朝花夕拾,夕阳西下时回头拾起旭日东升时的花朵。如此柔和而富有诗意的四个字,正是一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学家为他的一部作品所选的名字。
这个文学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又常挂于嘴边的鲁迅。对于他的生平经历、作品等,我很早便知道了,但还是仔细搜阅了一遍,只为一点——他值得我们铭记。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是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志》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弃医从文。代表作品有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做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改为现名。鲁迅写这些作品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受到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曾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这样的处境下,他曾说:“这是我不愿意想到日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这10篇作品,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虽然是回忆文章,但都反映着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
《朝花夕拾》充满了个性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这里的批判与嘲讽,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韵味更为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实的鲁迅。
《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求学历程,追忆了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儿时保姆长妈妈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斥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中描述的“无常”形象爽直而公正,受到民众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而“公正的裁判在阴间”。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父亲的病》揭示了“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这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
《琐记》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力欲望。
《藤野先生》表达了对这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这3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作者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的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画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印象。
《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把这个农村妇女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和惊喜神态,表现的活灵活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老先生大声朗读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的惟妙惟肖。
《范爱农》中写范爱农得知恩师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法抗议电报的细节,把他极度悲愤的心情和倔强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
这些作品在写做手法上,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写的绘声绘色,构成了富有情趣的风景画,成为令人神往的儿童乐园。在叙事、议论中常插入相关故事。如《狗。猫。鼠》中串入德国童话狗与猫成仇的故事和日本“猫婆”的传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串入“美女蛇”的传说,增添了阅读趣味。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人朋友师友的诚挚怀念,寄予了现实的思考。长妈妈、父亲、范爱农以及藤野先生等,都是鲁迅描写的对象,他们给予了他成长中最大的慈爱与亲情。鲁迅曾怀着真挚的感情为长妈妈呼唤。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
与美好回忆的同时,也有鲁迅对那些摧残、扭曲人类的封建就旧理论、旧道德、旧制度的批判性审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被鲁迅斥责为“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可见鲁迅在夹叙夹议中显露出最为深沉的悲怆。
抒情的柔和与深沉的悲怆,构成《朝花夕拾》这一回忆性散文的精髓,似乎也概括了鲁迅之不平凡的一生。
毛泽东曾经对他评价: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是热忱的空前的名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名族新文化的方向。
翻开《朝花夕拾》的纸页,每一个字都清晰的映入眼帘,直抵心底。每一个字都倾注这作者的情感,时而化为尖锐的利剑刺向新中国的敌人。作者的音容笑貌、品德精神扩散在纸页里,化为柔和而深沉的悲怆,我现在十分确定这便是鲁迅的一生。
上一篇:我读祥子 ——读《骆驼祥子》有感
下一篇: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