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四题

智库作文
2017-11-12
0

旅游四题

▓乘“专列”上北京

普通老百姓竟然能“乘专列上北京”,这样的新鲜事只有今天才会发生。

5月9日,我和40多位游客跟随恩施楚天旅行社导游王小姐一起乘长途汽车奔赴宜昌,巴东的80多位游客也乘船同时到达。这次活动是由宜昌中国青年旅行社组织的“夕阳红”专列北京金色之旅,是专为老人们开办的旅游活动。看“旅途须知”的标号(8),想必已举行多次了。

直到第二天在宜昌火车站上车,才发现这旅游团的规模之大。除了恩施州,还有宜昌、荆门、沙样的,总有七八百人,为此,铁路部门特地调了挂14节车厢的“专列”。上车时宜昌市夕阳红俱乐部的演出队唱歌跳舞敲锣打鼓欢送,煞是热闹,令人十分感动。

我是第一回参加这样的旅行,亲身经历了普通老百姓旅游生活的许多新鲜事,长了许多见识,是乘飞机坐轿车的人难以体验到的。

几十年前就听说过“专列”,那是最高首长才能乘坐的,神秘得很;专列里有些什么秘密,也只是后来在电影里见过一两眼。而今天我们实实在在坐上了“专列”。享受如此崇高的待遇,真有一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我们的“专列”设备虽已陈旧,但基本上是卧铺,老人们躺着还是挺舒服的,比起过去乘火车人挤人一站几百里,知足了。

如今普通百姓也有余钱旅游了,说明我们的生活观念改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自己掏腰包“进京”,硬朗得很。旅游团成员最大的70多岁,5、60岁的居多,也有

几个年轻人(陪着父母来的)。人员“成份”复杂,有退休职工、城镇居民、农民、个体户、退休教师、医生,所谓“干部”倒很少——那大概是因为干部们“在岗”时总有机会“学习”“开会”“考察”什么的,许多地方都到过了;愿意参加这样的自费旅游的多是从前无缘外出或是专为陪老伴的罢。

我住在10号车厢。乘务员姓高,40多岁,很精干,对人热情,服务周到。他介绍说,这列火车也是“退休火车”,是特地从车库里调出来为“夕阳红”旅游服务的。因为不是一般营运,沿途不上下客。到京后,还要在北京等5天,等老人们游了首都从北戴河回来,再送回宜昌。真是名副其实的“专列”。

前不久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以为从宜昌沿焦枝线进京不过八九个钟头吧,上了车才知道,要绕道汉口,走麻城,上京九,过安徽,穿山东,进河北,需要26个小时才能到达。

为什么这么走呢?原来,这老爷“专列”是不能上快车道的;就是走京九线,也得遇车让车,叫停就停。也倒是啊,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年轻人连走起路来都是步履匆匆,何况高速列车;老人们游山玩水,有什么可忙的呢?还是“漫游”吧,“慢慢游”吧。

和列车员混熟了,越发感到他们不像过去见到的某些高级空调车乘务员那么神气,那么高傲;倒是有一种很随和很自然的亲切感。老高说,他原是铁路系统某水泥厂的质检工,工厂破产了,他下岗了。现在属于招聘的临时工,和正式列车员不同,干一天才有一天工资。

原来如此!——他是和“交

通协管员”、“代课教师”一样的“双轨制”,是没有“铁饭碗”的。

人啊,为什么身份一变态度就不同了呢?

和列车员闲谈,感到宜昌旅游部门和铁路合作开辟“夕阳红”旅游线,真是做了一件开创性工作。“专列”慢吞吞地爬行。既然总是慢慢爬行,我突发奇想,何不像长江上的“千名老人下江南”,也搞个“万里铁路沿线游”:以列车为基地,走一处景点停一天;白天游览,晚上行车,岂不美哉!

导游说好,列车员说行,老人们都感到有兴趣。

说不定有一天真的实现了呢,我一定第一个报名。

恩施晚报2007.5.28

▓近眼看导游

今年4月,吉林一个“全陪”导游因与丽江“地陪”发生纠纷精神崩溃,在丽江砍伤20多人,舆论一片哗然。其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不久前有了和导游近距离接触的经历,对于如何看“导游”还真有话想说。

我们的“全陪”小王是一个很敬业的导游。从5月9日出发,到17日返回恩施,她负责旅游团40多人吃住行游。团中许多老人是第一次到北京,甚至是第一次远游,需要导游特别操心的事比较多,自然比带一般的旅游团更辛苦。幸亏小王有耐心,有经验,服务周到。她还是个多才多艺的姑娘,她唱的《龙船调》、《六口茶》不只给游客带来欢乐,使北京那位“地陪”也折服了,更是压倒了北戴河那个老练的女导。

这里我想说说“地陪”。

所谓“地陪”,是旅

游热兴起之后出现的一个新词儿,就是“景区当地陪同外地旅游团的导游”的简称。

“夕阳红”一到北京,北京“天X旅游”就派出了“地陪”在西客站迎接。接待我们的“地陪”小伙子中等个儿,白白净净,看起来非常精明能干。他发表了热情的欢迎辞,强调的一句话是:从现在起,在北京的这些天我就是你们的领导,一切都听我的。——我们的“全陪”王小姐便只能“退居二线”充当“后勤人员”了。——后来几天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

“地陪”给每人发了一张“服务监督卡”,上面写有“X导”两个字,姑隐其姓,且称之为“天导”罢。卡片上介绍的“自费景点”有16个,都“明码标价”,还特别注明:远途景点需加收车费。我计算了一下,如游完,至少需要2170元。“协议”推荐的两个自费景点“海底世界”和“恭王府”(后改为圆明园)80十60共140元。

收费时,王老师夫妇说,我们前不久才在香港看过“海洋世界”,不想再看了。“天导”说全车都去,您也不会在乎这点钱吧。伸着手好说歹说,他们只好也交了280元。

到了“海底世界”,“天导”宣布,不去的几位不要下车,就在车上休息——原来还是有不去的,王老师要求退钱,“天导”硬是不退。

后来听说,圆明园遗址门票是15元,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我们这才明白“地陪”叫不“自费游”的人“休息”的真正原因是怕他们看到售票处标明的票价和老人减免费的优惠条款。

此后在北京的5天,“天导”带着我们游

览了故宫、长陵、长城、颐和园,中间到北戴河游览了秦皇岛的老龙头,这些门票都是含在旅游报价中的。每处游人如潮,进景点都是数人数,连门票的影儿都没见着。老人们多次要求把旅游点的门票发给大家做个纪念,“天导”一直搪塞,拖延,直到15日送“夕阳红”上“专列”返程,仍没有一个人要到一张门票。

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呢?

“地陪”曾公开地说,我们是没有工资的,请大家支持我的工作。这话博得了游客同情,是啊,导游很不容易,他们也是要生活的。于是引导购物就名正言顺了。在北京5天,“地陪”共带去了6个购物点,有玉器店、珍珠馆、同仁堂和卖烫伤药、景泰蓝、烤鸭果脯土特产的地方。虽然没有强迫购物,但每到一处都发卡片,要求游客必须“参观”40分钟左右。

5月13日,看完升旗去长城,十几辆编了号的豪华大巴把游客拉到昌平一个厂区,“参观”“珍珠馆”。几百个老人被“导游牌”引领着排成一排排队伍进厂门。老人们人挨人拥挤着,一步一步往前挪,折腾了几十分钟。我愤怒极了,站在一旁大喝道:这也叫“旅游”吗?!便把这个镜头了拍下来。在购“珍珠粉”时,“地陪”还亲自收钱收卡,最后嗨哧嗨哧把一大箱货搬到车上发给购买者,乐滋滋喜态可掬,估计收获颇丰。

每到一个购物点,花钱没法统计,仅6次时间就耗去了10多个小时。客观地说,旅游购物可以搞活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游客增长知识;适当搞一些是可以的,但决不可过滥。说实在的,大多

数游客对于这样让人牵着鼻子购物是很不情愿的,在旅游合同上并没有引领购物这一项,具体操作者大都是“地陪”,可是大家对这种风行于旅游行业的潜规则都默然承受了。我纯朴善良的游客们啊!

最近旅游界有人提议取消“地陪”,由跟团导游全权负责到底,这真是一个好办法。但这牵涉到许多方面的利益,果真能行得通吗?

恩施晚报2007.6.4

▓感受“地陪”

据“全陪”导游王小姐介绍,现在旅行社竞争激烈,为了开拓市场,有的还亏本经营。“夕阳红”报价较低,就是把老人门票优惠也计算进去的。让山里普通百姓也能掏得起腰包游北京,实在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参团旅游还有的好处是导游全程陪护,一路交通吃宿不用操心。但要有运气遇到好“地陪”。

我们的“地陪”怎样呢?且举一例。

5月13日。3时起床到天安门看升旗,5时奔赴长城。途中,7时被拉到昌平一家珍珠粉厂听讲解购物。9时到“宝树堂”听讲解烫伤药。10时登长城,11时半下来,有人走失,找人,等人到13时。饭后,15时游十三陵长陵,17时开往北戴河,直到23时才到达。吃罢饭已是14日凌晨。休息到4时,起床到海边看日出。

看完日出早餐后,司机把车停在路上不走了。北京的“天导”和北戴河“地陪”刘小姐嘀咕了一会,刘导动员说,到了秦皇岛不到山海关就太遗憾了,愿意到山海关的交60元。大家沉默。折腾了几十分钟,

我说,请你先按照旅游协议带我们到北戴河“海边浴场漫步”吧。刘导说,你们昨晚住的宾馆就是北戴河呀,你们早上看日出就是“海滨漫步”呀!原来这里就是北戴河啊!我十几年前曾在北戴河住过几天,哪知道昨晚黑天瞎地住的就是“北戴河”!我说,那你把车门打开,让我们就在“北戴河”自由活动一小时吧,也比你在车上讨论去不去山海关强。“天导”说,不去就按原计划奔老龙头。我大略记得,只要稍稍绕道就可以看到“山海关”,你不交钱他就是不让你去。

9时许到了老龙头,游览一小时。这里还有孟姜女祠没让去,我只好在城垛上远眺,照了几张相,就催返程。

上了车,“天导”又发话了:有些游客提议绕道去天津看看,大家愿意不愿意?好啊。如果去,每人交150。沉默。“天导”说,你们看,那几车已经在收钱了。有人说,到天津好是好,就一个下午,时间这么短,花150元划不来;倒不如早点回北京自由活动。结果,没有一辆车去天津。

15日是在北京的最后半天。“天导”说,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今天我送大家一个景点:参观明清几代皇帝拜过的XX庙。

进了XX庙,一个中年女士讲解。她首先“约法三章”:不要走动,不要说话,认真听讲,要议论的话回到车上再说。几十个人鸦鹊无声地听她长长的讲经说法。我溜边了,独自把几大殿看了个遍,连不让看的“地府判官”76司716尊鬼神也参拜了一番。只因怕大队走,就急忙出来了。

守在外面的“天导”问:拜了?拜了!许愿

了?许愿了!又等了几十分钟,大队才出来。只见好几个老太太手里举着一尺多长裹着黄表纸的园筒。“天导”反复叮嘱:“请”来的神器决不要打开,打开就不灵了,一定要回到家才能看。我问旁边的胡女士,她说,请一个圆筒260元,点三炷香29元;讲经女士见我扶着妈妈旅游,说我是个孝女,要我捐4000元请个XX,我说没带钱;又说捐3000元请XX,就这样一直降到2000元、1000元,我还是说没有钱;她要我找人借,最后说,那你许个愿吧。我往功德箱放了几块零钱,磕了三个头就跑出来了。

香客出来了,“天导”进去了。过了好一会他才出来。

8时到颐和园。游人很多,“天导”带着大家沿着慈禧太后常常游玩的728米长廊走,叫大家跟紧跟紧别掉队,他不时地清点人数。“天导”讲解:旁边碧波荡漾的是昆明湖,高处巍峨雄峙的叫万寿山……至于远处的“六桥烟柳”、湖中画舫、十七孔桥、龙王庙、玉泉山,大家是否“看”到了?难说。一个多小时后,游览结束,从侧门出。

10点半,最后一站,老人们被带到一个封闭的大型集贸市场,“夕阳红”几路大军在此汇集。“天导”在车上就重点推介了:只有这里才是唯一最正宗的最实惠的38、48、58元一只的北京烤鸭,最好吃最新潮的新产品果脯“茯苓夹饼”。连我也被鼓动起来花几百元买了一大箱。这时“天导”又乐呵呵地数着回收的“购物卡”了。

15时发车的“专列”在等着我们。“天导”送君送到西客站,依依惜别—

再见了,夕阳红!欢迎你们再来!

恩施晚报2007.6.18

▓旅游摄影众生相

摄影,是旅游少不了的一项活动。现在不少有艺术追求的年轻人自驾车旅游,如到西藏等神秘的地方,拍摄出许多鲜为人知的风景照片,使人大开眼界。我这里谈的旅游摄影是指一般旅游者拍纪念照片。

早些年生活水平不高,拍照是很奢侈的享受;谁有个黑白照相机就很希罕了,大多数游人只是在旅游点花块把钱请人拍照,然后在特制信封上写下地址和姓名,回家十天半月就会受到照片。那时的景点摄影者是很讲信用的,收不到的极少。随着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渐渐地自备照相机的人越来越多,从黑白到彩色,从傻瓜到数码,相机越来越高级,有的还有摄像机。

拉客照相的生意不太好做了,他们就在设备更新上做文章。一般配有高级数码照相,一分钟取相,十元一张。他们做生意还是比较文明的,在景区巡游,招徕游客,常常是拿着一个夹着样片的夹子,小声问照不照相;你若挥挥手里的相机,他就会说说你的相机没有他的好,或者说他拍摄的水平最高,还可以马上取相;遭到拒绝后一般也会自动走开。不论是市区景点还是旅游胜地,如果统计起来,这样的自由职业者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他们的生存也很不易;特别是现在,能拉到一笔生意很难。

令人讨厌的是一些照相点被垄断。譬如八达岭长城的“好汉坡”,最佳取景点就被绳索圈起来。你若想用自己的相机照相,就只能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外

;要进去照,则要交几元“买景钱”,全国许多景点都有这种情况。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是“靠景吃景”。虽然,比起那些垄断行业来,他们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但就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垄断权”。

“夕阳红”金色之旅“旅途须知”说,北京游配有专业摄影师,全程摄像制成影碟。到北京接站除了“地陪”,确实每团还配了一个“摄影师”,除了给没带相机的游客按每张10元拍照外,还用摄像机全程摄像。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曾多次建议,团体旅游最好采用“放收结合”:每到一个景点,只要规定几点钟在某地点集合,让游客自由活动,到时候会合,一般是会提前到达的,这是最好的游览方式。如果有人怕走失,愿意跟着导游走也可以。但“天导”就是不放,一定要让游客跟着他走,他宁愿一遍一遍地数人数。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是为了“摄像”!

当跟团摄影师把北京的几个景点游览镜头拍完,才说,要买影碟的一套2张80元。有人质疑:“游客须知”不是说按成本收费每碟30元吗?摄影师说,为了让大家对首都有个整体印象,这里面有许多北京风光,我把您们的光辉形象都插进去了,您回去说都去过谁也不会怀疑。说着在旅游车电视上“试放”了几分钟,出镜头最多的就是那几位说“不买”的游客。摄影师大概知道这些山里来的老人们恐怕大多数是一辈子从没有上过电视吧,一定会非常希罕,一定会非常激动,一定会非常热烈地购买;哪知道他问了多少次也没有人响应。他又说

等我们从北戴河回京,他会制好影碟专门等候。尽管一路上“天导”多次动员,结果还是没有一个人同意买。这位摄影师的算盘是打错了,如果按照原来告知的每碟30元,我想很多旅客是会买的。内行知道一张空碟一两元钱,都买他也能赚到一大笔。结果贪心太重适得其反。

有一位自己带了照相机的游客在他的镜头前取景,被摄影师拍下,他硬要人家交了十元钱,这就有点不道德了。我的一位朋友出发时,他的儿子给了他一个价值7000多元的数码相机,并教了他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到北京第一天,突然有一个步骤忘了,他请跟团摄影师“看看”,“看”的结果是连屏幕也变成一片黑!就这样他只好全程把个高级照相机背着,花钱请“摄影师”照了几张照片。这真有点使人啼笑皆非。

恩施晚报2007.7.9

上一篇:注意

下一篇:永远忘不了的一句话

相似作文

旅游四题
2017-11-12 0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