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围城》我是先看电视剧,后来有断断续续读丁些片段(这本书情节连续性不强,确实可以跳着读),最近才—口气从头到尾将整本书读完。读完以后,对这本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俯,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相关阅读:
寒假读后感作文专辑 | |
《十万个为什么》_读后感 | 《西游记》读后感 |
《长腿叔叔》读后感 | 《围城》读后感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 读《麻雀》有感 |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 读《伟大的母爱》有感 |
读《凡卡》有感 | 《童年》第一章读后感 |
读《信任》有感 |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
读《圆明圆的毁灭》有感 | 《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 《童年》第四章读后感 |
读《购买你的时光》有感 | 《童年》第五章读后感 |
再读《背影》有感 | 《童年》第六章读后感 |
读《瑞恩的井》有感 |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 |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 | 《童年》第八章读后感 |
《斑羚飞渡》读后感 |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 |
读《老外捡硬币》有感 | 《童年》第十章读后感 |
《成吉思汗和鹰》读后感 | 《童年》第十一章读后感 |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 《童年》第十二章读后感 |
读《巨人传》有感 | 《童年》第十三章读后感 |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2) | 伟大的童年——读《童年》有感 |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1) | 读《童年》有感(1) |
勇者拾梦——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 读《童年》有感(2) |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 读《童年》有感(3)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 读《童年》有感(4)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感 | 读《童年》有感(5) |
读《林肯这一生》有感 | 《童年》读后感(1)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 《童年》读后感(2) |
读《野生的爱尔莎》有感 | 《童年》读后感(3) |
读《水浒传》有感 | 《童年》读后感(4) |
读《苦恼》有感 | 《童年》读后感(5) |
《雷雨》读后感 | 《童年》读后感(6) |
《哈利波特》读后感 | 《童年》读后感(7)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 《童年》读后感(8) |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 《童年》读后感(9) |
不要因小失大——读《三国演义》有感 | 《童年》读后感(10) |
卑微的爱——读《巴黎圣母院》 | 《童年》读后感(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