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国,滔滔五千载的历史,持一把笔,在墨迹的渲染下,追寻着那段积满汗水,凝结智慧的千古文化。
中国文字博大精通,小小的一个字,便可解释不下3种的含义。三口成品,三木成森,三人成众,汉语变化莫测,总有一种奇特的魅力令人为之倾倒。王羲之苦练书法,终究将一潭池水洗黑;众老外年复一年学习中文,却悟不透它变化莫测的身姿……勤用耳听,勤用眼看,勤用嘴说,勤用心想,便是“聪”。小小一字,便将这四点融为一体。三把火,火上加火,炙热无比;三个人,人上添人,人多势众;三棵树,树边有树,变成森林……“槑”非“呆”,也非“林”,更非“杏”,应是“梅”。意为聪明,中国汉字,传遍千古,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良,汉字以一种极妙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
古诗词更是洋溢着浓浓的汉字气息。还记得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之凄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豪壮;白居易“偷采白莲回”之顽皮;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之活力;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之绝美;杜甫“可爱深红爱浅红”之欣喜;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之失落……在古诗词中,我们找到汉字的另一种姿态。古诗词的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一气呵成,透过字迹我们隐约能察觉诗人的心情,或温婉,或豪迈,或失落,或兴奋……见字如见人,透过这些字,我们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气质。
如今,某些商店为了创新,为了招揽生意,不惜乱改成语。“饰全饰美”、“衣衣不舍”、“骑乐
上一篇:属于自己的星期八
下一篇:我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