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里・波特》热说起

智库作文
2017-07-31
0

从去年开始,《哈里・波特》这套书风靡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国更是备受青少年的青睐,一时间,这个戴眼镜的小巫师的身影出现在了大江南北,撞踵而至影片更是异常火爆。我想,《哈里・波特》这套书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国走经有着不可低估的深层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自然过渡到下文的评论)

说实在的,《哈里・波特》这套书虽然剧情曲折离奇,想像力丰富,语言简洁幽默,但若要深究其内涵恐怕便显得宪法善可陈了。初读起来还是蛮有味道的,但之后便不愿意再看第二遍了。如同口香糖一样,刚吃起来又甜又香,但久了便味如嚼蜡了。然而,就是这么一种没有文化浓度的图书,却能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博大精深文化的国家如此吃香,而那些有浓度、有内涵的书却远没有那么叫座,大多被人们冷落,在一座座书架上尘封着。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从现象看本质)

其实远不止这一件事情。就拿现在的中国乐坛来说吧。听听这几年来所谓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乐,感觉亦是如此。有一次,我从抽屉里翻出一张过去流行的《美国乡村音乐》,静静地欣赏,那乐曲是从遥远的彼岸悠悠地飘过来,让人感到安逸、神往、舒畅。但当弟弟换了一张现在的流行音乐――一张重音乐,好紧张的旋律一下子让我紧张起来。还有那些老的经典音乐,尤其是欧洲诸如莫扎特、施特劳斯、贝多芬等人的钢琴曲,就像是浓厚的醇酒,芳香、甜美而又回味无穷;与之相比,现在的流行音乐只能说是劣质烈酒,也许刚开始

时酒劲十足,感觉良好,但一阵激烈过后,最终却没有什么可以去回味的,又难免头晕眼花,实在是毫无意义。再看看其中的歌词。记得原先老歌的歌词,含蓄、典雅而不乏热情,配上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但现在的歌词,实在是马马虎虎,张口“感情”,闭口“想念”,而且大多淡如凉水,虽不能用低级来形容,却实在是令人大失所望。虽然有充满憿情的旋律,但无奈歌词的粗制滥造,总是显得苍白空洞而矫情,让人欲爱不得。看看近年来那些所谓的歌星,大多素质不高,歌唱水平也平平,只用一副姣好的面容来吸引观众,不仅未有丝毫愧疚,还大言不惭地自称为“青春偶像派”,靠这样的歌手能唱出什么好歌来?

再顺便说说文学。我感觉现在的文坛充斥着一股浮躁之风,不少评论员似乎都不愿意静下心来钻研文学,只想着在社会上捞取名利,这实在是十分可怕的现象。翻翻今人写的新诗,要么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要么就深奥晦涩,故弄玄虚,看罢不知所云。再翻翻前人的诸多大作,诸如李白、二村等等,那简直就是美不胜收的佳品,一篇篇精妙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其中的差距之大显而易见。更可笑的是,有的新诗说难听一些,那就是竖着排的现代文!记得余秋雨先生曾经耐心揣摩,精心推敲,于写成著作《文化苦旅》广受世人好评。但随后的《千年一叹》等著作由于交稿仓促,没有细致加工,致使文章粗糙了许多,文采大打折扣,实在令人惋惜。现在走进书店,各种图书的确可谓琳琅满目,装满精美

。但若是仔细翻阅,便会发现其中大多数只不过是鸡肋一块,可有可无。综观群书,现有年轻作家的惊世大作能有几本?恐怕寥寥。

说了这么多了,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揭示原因,见解深刻)我想,还是与社会现状分不开的。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紧张的工作生活、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使人们的生活也越发追求高效、追求速成。在样的特殊环境下,人们很难再像过去的人们那样悠闲地填词、赏乐,泛舟于名川大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一种难以实现的奢望。人们也自然不愿意消耗过多的精力与时间来认真钻研、领悟一本好书,细细体味一首老钢琴曲,更别提要排除外面灿烂多姿的世界的诱惑,不为名利所困惑,静下心来写一部好书、谱一支好曲了。于是所谓的“快餐文化”便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了。相对于过去,人们更喜欢去看一些不费脑子的图书,听一些过耳即逝的音乐,以图一时之快。我想,这便是《哈里・波特》在中国大行其道的要原因之一吧。事实上,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后果,也可以说是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要想克服它,需要人们在主观上的不懈努力,主动去追求优美的文化、经典的文化;如果在这种浮躁的文化中沉沧,停滞不前,那才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悲哀。

相似作文

从门前到窗外
2019-10-21 23:23:50
第一幕:从战场归来
2019-10-21 21:20:05
从此以后
2019-10-21 21:19:46
从此以后
2019-10-21 21:18:47
从此,天涯陌路
2019-10-21 21:18:16
回不到从前
2019-10-21 21: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