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刚刚进入二月份,天气忽然暖和起来,令我竟至于颇为诧异.往年的春天何时到来早已忘却不能记起,好似都没有这般早.
(一)
寒假是一周前开始的.
放假那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之微薄之棉袄丝毫不能抵挡凛冽的不知是春风还是冬风的风,只依稀记得风的温度着实很低,我在路上举步维艰,不知是该忍冷回家还是打车回校.
然后忽然想通,原来我还可以打车回家.打定主意后,我便不急着回家,反而急着找车.
悲哀的是,放眼整个街区,还在路上行驶的只剩下自行车,而且每位自行车主都是一副黯然销魂恨不能带上暖气的样子.好像他们不是在骑车,而是在吃车,个个面目狰狞,以仅次于蜗牛的速度蹬车前行.
我看得津津有味,继而一股寒气从脖颈处吹入,向我脐部进发,我大惊失色,赶忙以手捂腹,最终寒气在胸部被抹杀.我打了个大冷颤,意识到:再赶不到家中,我将会被大圣悟空请去喝茶,和美好却寒冷的人间永远说再见.
思及此处,我打了个更大的冷颤,险些颤晕在路上,若果是在远处看我,就像是有个人笑得花枝乱颤.
(二)
后来我好像是爬着到家的.
家门打开时,我从妈妈惊讶的眼眸中看见了一个行将就木苟延残喘的人.天啊,我光辉的学子形象是彻底湮没在路上,湮没在风里了,我想.
(三)
我大胆地作出假设,寒冷不会超过三天,气温一定会回升.
天随人愿,气温回升了半摄氏度.
令我十分不爽的是,家里一点也不比班里和寝室里暖和,甚至屋内温度有向屋外看齐的趋势,吓得我把能取暖的东西都准备了出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些物品包括厚五厘米的手套和长二米的围脖.
于是我彻底理解了为什么人们说家是温馨的港湾却不说家是温暖的港湾.
一字之差却相隔千里.
这里是指温度相隔千里.
(四)
外面这么冷,我只想在家安静的睡上三十天再返回校园,作业什么的,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偏偏我的邻居家的孩子黄某与众不同,非要拉我上街,放假那天我已然见识到街里的威力,现在还不知道路上那几个“自行车者”是否安然抵达目的地.我不敢再想,便找出一大堆诸如“身体抱恙不宜远行”“黄兄今日气彩照人可有兴趣小酌两杯”的理由把他的请求婉拒了.
黄氏显然不爽,但我没想到他固执之极,竟独自一人上路了.
我的灵魂已然陪他而去,肉体却仍然握着暖宝焐着暖炕听着暖曲,丝毫没有动弹.
考虑到我二人多年的深厚友谊,我一咬牙换衣服出了门,然后,向着他远行的方向默哀了一分有余.然后回到屋里握暖宝焐暖炕听暖曲.我想,黄兄,你不要怪我不陪你,我已经尽力了.
就只是在外面呆了一分多钟,我就冷的哆嗦了半天.这半天里,黄兄没有回来,我不晓得他是冻死在去街里的途中还是冻死在从街里回家的途中还是冻死在去街里的半路上知道冷而回家的途中,总之是冻死在途中.
(五)
是事实,黄兄活着回来了.
看见他我就想起了放假那天的我,只不过显然他更加凄惨.因为他根本没力气爬回自家门口,确切的说是已经分不清哪里是自家门口,他能在冻得迷茫中找到家的大致方向并奋勇爬行最终爬到我家厕所里被恰好上厕所的我发现并救活已然是万幸.
…..
(六)
时间没有一点点的过,是大把大把的过.
很快,假期就过去了一个礼拜..在这一周里,我枯坐电脑前,无所事事.外面的天气好像变化很大,我甚至听见了冰川融化,泉水叮咚的声响.
(七)
我的两个朋友吴某以及高某每天下午都会来我家青梅煮酒,西窗话茶.
说白了就是来写作业.
他二人每日于13:14抵达寒舍,从不迟到,更不早到,让我一度怀疑他二人对我有非分之想.
从他们两个进门的神态来推测,外面的温度大抵真的在迅速回升.最初,他二人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飞奔到炕上,相拥而抖.他们脸上的表情很奇怪,好像是被谁偷了一百块钱似的.然后开始为期一下午的学习,中途绝不上厕所,大抵是害怕冻坏了水龙头罢.
而现在,他二人到我家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上厕所,脸上的表情更奇怪,好像是偷了别人一百块钱似的.
我再次作出假设:春天好像到了.
(八)
经过上一次事件一蹶不振猫在家里的黄兄再次活跃起来,声言要去街里.
我问他还去干什么.他说,上次是想去办个手机卡,结果忘带身份证了.这次只是单纯的想去吃一次米线.他还说,我只要陪着他,吃饭他请客.
所以我就去了.
(九)
我至今都忘不了黄某那邪恶的眼神.
他就带着那种邪恶的眼神坐在我身旁用肉眼不可见的速度造掉了一锅,而我一口汤还没喝下去.
难道他上一次冻坏了,失去对热的感知了?
然后他去上厕所,再也没回来,前提是他没有付账.
(十)
但是我注意到了.
暖和,真的很暖和.
(十一)
好像再过五天就是大年初一,我便又长了一岁.我对往年新春的记忆变得模糊,更是找不出什么词来形容现在的心境.外面阳光很足,可树木还是光秃秃没有叶子.我隐约能听到麻雀们的叽叽喳喳和小草破土而出的声音.
嫩芽飞絮,春秋轮回.
然后时间竟然没有变得更快,反倒慢了一丝.
哦,我还是没有写作业.
(十二)
好像真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好吧,春天到了.
高二:李星仪
上一篇:圣安德奇遇记[十九]
下一篇:盛世光华(第二章)初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