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堆叠。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认知越来越多的参杂了一些主观的色彩,从小时侯的对现有知识的信服,到现在的独立思考与叛逆,逐渐向伤感乃至感伤的演变。然后我们就越趋向于成熟,对世间的成败挫胜、生老病死多了一份自己的理解,然后用麻木用感伤去面对。
伤感是被动的,是一件事物引发一个人的情感触动,从而产生一种类似于消极的情绪。而感伤则是主动的,是一个人积极地去对某一事物进行联系思考从而得到的一种悲凉的感悟。
十二岁以前,我们还上小学。当我们舔着用自己为数不多的零花钱买的冰棒时,我们很快乐。当我们拿着满分的考卷向同学炫耀时,我们很快乐。当我们被宣布毕业将要面临分别时,我们还是很快乐。(因为漫长的暑假将要来临)那时,我们是天真的“白痴”;那时,我们是骄傲的无知。没有什么可以撼动我们发自内心的欢笑!即使是考试失利,我们笑过后就等待下次;即使是亲人离逝,我们哭过后仍记得彼此。小学是快乐的时代。
十六岁以前我们处在中学。身体的发育引发了我们情感的“发育”。在男女生频繁交往的同时多了一层的朦胧。我们会为与某个女生(男生)擦肩而过而快乐,也会为她(他)与某人的亲密而伤感。我们会为成绩的进步而快乐,也会为排名的落后而伤感。我们会为某次聚会而快乐,也会为毕业的分离而伤感。那时,们是快乐的迷痴;那时我们是忧郁的天使;情窦初开的我们会快乐会伤感会微笑会失落。初中是快乐+伤感的年代。十九岁以前,我们学在高中。这时的我们身体和思想近乎成熟。在学习上我们失败过,在恋爱中我们经历过,在内心里我们痛苦过。但是我们仍旧会为了某个电视的情节而落泪,但是我们仍旧会去思考在这场难以割舍的恋爱中到底是谁错谁对。一路走来,面对过太多的失败和挫折我们不快乐。何去何从,在这般迷茫的现实中我们伤感着。然后我们伤感地学会放弃,然后我们感伤地寻找代替,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可以……我们应学会无牵无挂,我们应知道在现实面前谁都不是谁的谁。高中是伤感+感伤的时代。
十九岁以后,我们活在大学或漂流于社会。我们的理智使我们不再为千篇一律的失败而伤感,我们的无奈让我们学会了麻木。当金融风暴再次吹遍全世间的时候,我们在伤感我们生不逢时的同时,还得为就业,为生活而奔波忙碌。大学如同社会,是麻木+感伤的时代。
成长让我们伤感,成长让我们感伤。在快乐失掉的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孤单,越长大越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