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从泰国回来的朋友,带了一些泰国电视广告视频,我看了以后感觉创意十足,幽默而乐观,写实场面占大多数,看镜头中皮肤黝黑白齿张露的泰国人,我就感到“国家地理”的特色与魅力,又乡下又纯朴,都有着灿烂的笑容。
相反我发现国内的电视广告,包括香港和台湾,基本上都是始终如一的理想家庭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模式的复刻版,角色都有着高尚的职业,标准的笑容,漂亮的小孩和英俊的狗……仿佛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赶超美国,整容技术已经普遍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真正的事实是,目前我国相当大部分的人群的生活模式的水平是比不上坐在政府大楼里的狗的。而相当一小部分人群的生活模式的水平甚至连守门口的狗都不如。
我们中国人做人做事凡人凡事讲究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一个恒久不变的模式,乐于将接触到的所有人与所有事都往自我设立的固定框架里硬套,于是常常遇到无法与自我框架相重合的事物,一旦遇见就立刻全力抵制极力封杀,但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结果就是弄得自己痛苦不堪。
我们将此现象称作“模式化”。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傻B硬去搞一件傻B的事情,最后搞到大脑如同电脑死机。
前一段时间我们具体什么考试我忘了,我们的语文老师曾出过一道议论作文题目,大概参考内容就是:面对同一节画同一个苹果的美术课,中国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标准画得相形相似,而外国学生画出来的内容形式却五花八门,像梨子的,像鸡蛋的,像飞机的,像航母的……当时我一看,感到正中下怀信心大增,洋洋洒洒地写满了一张试卷,从中国人人格的“模式化”的弊端阐述到中国教育制度的封建残余的劣根性,从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演绎到孔夫子与老夫子的内在联系……
后来的结果告诉我,非常不幸的是,我没揣摩明白出题人的想法。
因为我的语文老师后来向我透露她的真实想法:我们要从中国式的教育中看出优点来,我们是过来人,我们把我们的阅历和经验传授给你们,我们的绝对是正确的,可以让你们少走许多弯路……
我相信只要我一字不漏照搬此模式,我的作文就接近满分了,尽管我的病句和错别字比你多。
我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我的老师再给我们出一个作文题目,参考内容为(新华网,×年×月×日)在×××国际手拉手儿童体育运动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日本儿童表现出了勇于攀登顽强斗争的奋斗精神,而中国儿童却表现了身体素质不支,精神气馁与懦弱,中途退出比赛。请你就此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作文。
我不知道你们作何感想,但我当时的第一真实想法就是:这小日本毛孩真他妈能跑。
你的第一真实想法可能是,这毛孩他妈都是怎么教的啊。
不过不行,全部都属于偏题。
偏题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应该这么想。
说穿了就是,你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你的作文就不是好作文。
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人的撒谎体验都是从应试作文开始的,并且比较痛苦,因为凑故事字数无比痛苦的同时居然还要像按摩女一样观言察色考虑对方舒服不舒服。
应试作文其实就是应试制度的妓女。
所以我建议从今以后,我们的应试作文应该顺应潮流取消评分制,取而代之一言盖之,诸如“顺我者生”、“符合大纲”、“相差不远”、“正合我意”、“心有灵犀”、“逆我者亡”等等。
我认为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项事业的领域内,所有的适用于当时当代的理论,思维,逻辑,知识,观念和经验都是无法一成不变的,都会随着社会进步的大潮而顺流发展,科学的进步也是一个理论推翻理论,权威推翻权威的过程,有可能你今天奉为真理的东西,明天就会落后被淘汰了。
所以说强制性把一个人往自我设定的框架中镶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就是大家都想与别人不一样,结果大家都是一个样了。我们要认识到,一个民族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才是推动一个社会进步的不竭的源泉。
凭什么你不行人家比你行,就凭你死了以后有无数人可以代替你。
回想小学的读书生涯,每年暑假我的暑假见闻都是:知了在树上叫,暑假来了。后来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批评我,原因是我的作文不符合开头交代时间的作文准则。
我坚决贯彻她的思想,觉得好孩子就要知错能改。于是后来我的暑假见闻都改成了这样:
暑假来了,知了在树上叫。
从此我深刻地受到作文高分技巧的启发,但凡作文开头必然交代时间地点起因,但凡内容涉及到老师的必然要写到“老师深夜秉烛伏案呕心沥血地批改作业”的情节,涉及到妈妈的必然要写到“妈妈天没亮就起床含辛茹苦地为我缝补衣服”的案例,结局再来一句“老师是我们祖国的园丁啊”的感叹作为结尾基本就可以成为朗读范文了。
于是每年的“校园杯”作文竞赛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一直只能获得第二名。
事过境迁,回想当年我都非常怀念排在第一名的那位同志,对其真实身份充满了神秘感与神往。
主要原因是,我觉得我当初已经够无耻了,没想到居然还有人比我更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