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孩子不再因为糖纸的绚丽而欣喜时,他就已经长大了。
时光流转,曾几何时,我们的眼中也曾流露过单纯而快乐的光芒。是不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就这样开始世俗?
知道得越多,也许就会忧愁更多。有多少东西在我们寻觅真理的路途中被丢弃了?有谁还能找到那些童年时视若珍宝的玻璃球?有谁还记得当年笑靥如花的誓言?有谁还明白那些涂抹在墙角的水彩?我努力伸出手,试图抓住记忆。却终于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被时间的洪流冲走,从此灰飞烟灭。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词着称,却无治国之才的南唐后主李煜,终于在国破家亡后变得智慧,也因此让我们读出了他的无限忧伤。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心思如此细腻的女子,却因为看得深,看得远而忧愁。笔下流淌的文字中,蕴涵的满是她在人生中的智慧,以智慧疗着忧伤,从忧伤中得来智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洒脱浪漫如李白,却也摆不掉那空有一腔才情却不被重用的落寞。纵然孤傲清高,却也有深藏在智慧之下的忧愁。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才智不凡如高适,却空有一腔报国热情而无人理解,怎能不可悲?怎能不忧愁?
也许智慧和忧愁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没有人知道是忧愁成就了智慧,还是智慧衍生了忧愁。就如同许多的事情,无所谓始,无所谓终。
一个人一旦拥有的智慧,曾经那份傻傻的天真就会不复存在。而一个人一旦开始了忧愁,也就同时拥有了智慧。也许我们向往单纯,可是人总不能傻傻得过一辈子。总会有一天,要开始智慧之旅,即使荆棘漫布,也不再退缩。
忧愁与智慧同在的日子里,我们要勇敢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