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爸爸的书柜里随便抽出了一本诗集,摊在手心一看,名字叫《葬我于雪》台湾洛夫着。跳看几排字之后,我发现我对它产生了不浅的好感,便盘腿坐在地板上翻来覆去看了整个下午。
我把此书的第五十七页翻看了很久,这首寥寥几笔的小诗与此书同名《葬我于雪》:“用裁纸的刀/把残雪砌成一座小小的坟/其中埋葬的/是一块炼了千年/犹未化灰的/火成岩”一个人的情绪很杂乱的时候,就不适宜用大篇幅的文笔描写,越写越乱,到最后就成了一堆理不清的毛线,所以在这个方面,洛夫将它的情绪浓缩成了一杯毒,一口气泼进读者的心窝,短短几行字,我的心情已经随他惆怅去了。说实话,我并不了解他是为何写出这么一首诗的,更不知道此诗的背景,但我有必要知道吗?知道得太多会把诗看白了,就没什么可体味的了。诗就是韵那点味儿,活在有点缺氧,有点烟雾缭绕的空气中,对于我这种散漫的人,读诗简直是天赐的享受。
还有一首值得我一说的诗《雨想说的》“在顶好市场购得一把雨伞/其实当时并未下雨/胸中只有灯火,/了无湿意/其实买它只是为了丢掉/我真的买了一把雨伞/其实我想说的/正是雨想说的/流过你窗外的淡淡的水迹想说的”我也同感:我心忧郁的时候,世界也似乎同我一起忧郁。将想说的想写的都藏进这堆文字里,至于别人能否读懂,那是他的事,与诗人自身关系不大。
一些资料上说,洛夫是超现实的诗人,被誉为“诗魔”在查找这些资料之前,我就感觉到,洛夫的内心似乎离我很近,但其表达出的文字却显得很遥远,像是在天空中写的,我们只有抬头仰视他,但读完之后却颇有感触,因为他所写的感受,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死亡和迷茫,我们平时穿梭于人群之中,忙于社交和工作,忘了自己灵魂的真正意义,愕然读到这些生死之诗的时候,是必然会惊异的,就像一个木棍将我们一棒敲醒,进入另一种境域,去探索灵魂深处的东西。所以,诗人不一定只是自言自语,也起着一种隐约的唤醒灵魂的作用。
这篇文章取名为《品味洛夫的“葬礼”》确实有点狠心,别人的葬礼我还忍心去品味。不过这本诗集始终围绕着“葬”“灭”“梦”这些字眼,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品味的:热衷于这些字眼,不能说诗人颓废,其实很多文学作品都产生于恐惧与迷茫,而不是温馨与阳光,人只有在痛苦忧愁的情况下,才静得下心来思考,思考战争、苦难、生死、悲悯等等,这样的思考是拯救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的道路,或者是解脱一群灵魂的途径,而恰恰是和平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被富足的生活所堵塞,就无需思考这些,也不可能体会到这些,那些闲暇的时光不是拿去思考,更多的是用来看言情小说和打麻将。不是有句话叫“愤怒出诗人”吗?我想就是以上这些道理吧。
上一篇:最珍贵的礼物--《西游记》读后感
下一篇:又读《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