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上,同桌眉头紧皱着问我:“你能不能想出什么好听一点的句子,是形容时光流逝的?”
我脑中闪过一句话:“我记得有一句话叫什么——绿了芭蕉?”
同桌连声附和:“对对对,我也有印象!”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来形容此刻的我俩简直恰到好处。我们绞尽脑汁想了许久,愣是没有想起这句话。
彼时才发现,我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自以为是个满腹诗书的厚重之人。可到了笔头上,出来的,不是行云流水般的辞藻,而是粗制滥造干枯乏味的文字。如半杯白开水,尝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知古诗是否在某一个小角落里扼腕叹息:我生来是给后人理解歌颂的,理应在作文中大展身手,而今却用来填空,如此大材小用,唉……
回望古时。李清照,这个不爱女红却爱诗词歌赋的女子,因为常年沐浴在诗书的海洋里,提笔便能写下“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灵动,“才下眉头却下心头”的惆怅,“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壮。身为一介女子,却在大多是男人的诗词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更因为她饱读诗书,体会诗中真情而有这般才情。
李清照在字里行间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多读些诗词,应多理解诗词,乐诗人之所乐,忧诗人之所忧。
抛去儒雅的诗人,连常年征战沙场的将军也是懂得这道理的。孙权曾教诲吕蒙:“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吕蒙也愿意去做,读书之时,手不释卷,并不只是看小说般读读过,而是把书中内容将亲身经历融会贯通,让自己通过书籍渐渐变厚,最终令他人刮目相看,成为有勇有谋的将士。如此看来,我们是该好好反省一下应当如何读书了。
而今的我们总不能把学来的知识实际应用。心想将平淡的作文改得更具诗情画意,却不知应怎样为它上妆,稍有不慎便成了东施效颦,空读百篇诗书。不错,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比前人更聪明了,可我们也愈来愈浮躁,轻飘了,思想上的沉淀是愈发不能和前人相比了。
我们总该为自己着急一下,深入学习书中的知识,想想办法让自己渐渐厚起来。要知道,只有让自己渐渐厚起来,才能有灵感迸发的头脑,信手拈来的金句。而变厚,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
初二:虞舒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