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安慰。
假如文学大师是被众人认可的权威,那么小生则是无伤大雅的自我认可。
安慰是警戒自我,呐喊是以示众生。
——题记
面对当代文学,我只能彷徨或是紧随其后。面对现代中学生的写作更是无以言表。因而写此文实在是错位后的盲人。
时下,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只有流浪,流浪却不能解决问题,因而我选择了虚度。
翻看同学们的习作,却被里面闪光的文字所“打动”。抒发对文学的热爱,说得春意盎然流畅的文字让人读之不忍释手,工整的句子就像车站里买票,一个接着一个。看后只好为之一叹,又更有甚者只图一个结构,或说是写作技巧吧!买来一本本《高考满分作文》,左抄两个,又改两个,自以为得此文必将是惊天动地的大作,自己也欣欣然。到了考试,当然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打开自己的所见的几篇佳作,龙飞凤舞的动笔,真是笔随心来,一气呵成。然后给它取一个泣鬼神的题目,佳作落成,必将是此次作文的佼佼者,而试卷发下来,往往却是不如人意,还理直气壮的跟老师理论。师者叹之曰“一切文矣皆于情。”
这样做的可谓不少,我也曾是其一,在这样的文章里,往往流露出淡淡的初涉之微香。热爱文学,只有深入这个世界,而深入这个世界,则定是难缠而终,无论是深入茂密的森林,深入高高的芦苇,还是深入这个世界,然后都是不可避免的瓦解,而大多则是以另取文户而告终。
面对青春年华,青楼梦好,中学生的写作总是被一些华丽的词藻,流畅的句子所诱倒,以至误入其途,不得其返。则是忽视了情的意义。所以所写大作大多是时尚的替代品。失去了文字的真正使命,情始终是文的归宿,而追求表面工整流畅则是名副其实的“披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时代的牺牲品。
深夜,我被惊醒,棉被温和的吮吸着我困乏的肢体,流露出无限的苦思,头脑里是一台陈年的摆钟,无休止的来来回回。徘徊在宁静的深夜,难免产生一点恐惧与无赖,思索着如何才能使芸芸众生摆托这种时代的“借见”。争渡!争渡!何时才能惊起鸥鹭!
无意中来到了文学圣朝前,庄严,神秘,深邃给予我“非一般的感觉”。我只有用幼儿好奇的眼光,看着整个耀眼的殿堂,看着他辉煌的历史,潮起潮落的过去,期盼着下一个更高的浪花。文学啊!文学,何时才是您在此的极峰呢?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我只有用我这嘶哑的嗓子,找一处回壁,对着大声倾诉小生的呐喊,让回音来安慰我这颗幼小的文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