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藤椅上,穿着长衫,袖着双手的,是一位微笑着的,细眼,长脸,和蔼的老人。你也许会想到一些场景:一手提着鸟笼,一手端着茶壶或摇着扇子。你决不会想到,这位慈祥的老者,就是弟子超过二百万人,人品过于武艺而又双馨的一代武学宗师——叶问。
黑白照片上的面庞有些模糊,但那爽朗的笑,依稀回荡耳边。这无忧无虑而又乐观自信的笑里,你读得出岁月,但读不出沧桑;读得出生活,却读不出苦难。有谁能想到,他人生的旅途中,能有那么多的舛折与波澜?
叶问是与咏春拳紧密相连的,咏春拳,伴他走过生命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他灵魂的蜕变。叶问总让我想起林冲,但他比林冲更真实,更厚重,更能够代表一段历史。说他更真实,是因为他距离现在的时代更近,他更懂得生活。林冲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思考。而叶问,从影片最大地尊重事实的情况看,却是一个爱妻、爱子、爱生活、爱咏春的活生生的人。说他更厚重,是因他无懈可击的人格——并非不犯错,而是以一个积极的心态不断地改变着行为的方式,却又不失道义的准则。而林冲没有底线,关键在于“逼”的程度如何。说他更能代表一段历史,是因那个人人不能自保的年代,饿着肚子,谈什么尊严?于是手足同胞互相戕戮,走狗汉奸大行其道,叶问以三尺之躯,用双拳打出战火硝烟里的春天。当人们群情激愤时,当人们团结一心时,倒下的叶问,撑起整个民族的尊严。叶问已然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符号,一种象征:正是有千千万万的叶问,才有抗战的胜利,才有新中国的今天。曾经的叶问,一身武艺,喜欢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他认为,武术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消遣;金山找的“找”上门让他体会到,武术还可以熄灭恶势力的气焰;纺织场的遭遇让他明白武术是战火中相依为命的保证;擂台上,他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武术,可以传递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可以唤醒一个民族的春天。
令我们欣慰的是,这样一个英雄,活了下来。悲壮的人生并没有带来悲壮的结局,而且,这不是导演的造作,是史实,也是事实。太多造作出的英雄不死让我们厌倦,太多故作真实的慷慨悲歌让我们消极。叶问顺便用他的人生给每一个困顿的心灵注入了春的生机与活力。
影片的结尾,是一组叶老生前的照片,或坐或立,不变的是那和蔼的笑容,李小龙在他身边,越发像是个懵懂的孩子。也许在叶老的眼中,我们这些人都是懵懂的孩子。我们不曾经历那个动乱的年代,只能从吉光片羽中一窥当时的惊心动魄。
二零零九年元旦,《叶问》给新年一个凝重的起点,这一年的春天,我们要迎接高考;以后,还要工作,还要生活。《叶问》是一堂课,教我们如何生,如何死,如何面对生活的坎坷;《叶问》是一堂爱国主义的课,是一曲英雄的赞歌,是一首生活的散文诗,是一段真实的生命历程。从此,我们的步伐更有力,我们的生命更厚重。
二零零九年元旦,因即将到来的那个六月而特别,没有了欢声笑语,在默默的奋进与疲惫中,悄悄成长起来。每一个人都在这一瞬触摸到了真实,生活因真实而冷酷,更因真实而精彩。
姑且把这散漫的“感”作为零九年的宣言,感谢《叶问》,感谢推荐《叶问》的人,纵对人生有再多的疑问,《叶问》都能给出最好的答案——不要忘了心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