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22)班
中华语文网小记者
尤异
自然界的风多种多样:春风拂面不寒,有如燕语呢喃,使人心旷神怡;秋风送爽怡人,使人神清气爽;夏风消暑纳凉,使人生机勃勃;朔风刮骨削面,使人不觉萧瑟凄寒。自然界的风尚且如此,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风也竞相吹拂。以流行文化中的浮夸风为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多是些无病呻吟式的哗众取宠,以及群魔乱舞般的“无厘头”,面对文艺界的这种“社会灾害”,我实在有话要说。
首先,快节奏的生活助长了浮夸风。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的时代,3G手机引领时尚,瞬间即可联通世界,互联网上鼠标轻点,随时能够阅览古今,新潮的网络词汇不断刷新着汉字的记录,充实着汉语的内涵;雷人的流行文化颠覆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深刻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思维。生活的快节奏既解放着我们的欲望,也流失着文化的真谛,消融着文学的意义,自然也就助长了文坛的浮夸之风。殊不知,9.11事件发生才三天,新书便上市销售,这样的快餐文学还有什么价值?当人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泛黄感动湮没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中时,这样的文化该何去何从?试问:如果绿蒂主动投怀送抱,那么少年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其次,对名利的追逐滋生了浮夸之风。市场经济、消费主义、利益需求,使得当代文艺徒剩下一个貌似“另类”的外壳,其内囊却充满了对物质主义的屈从与献媚,充满了廉价的无精神内涵的诅咒及青春期的反叛,并冠名之“先锋文学”。这时的文化成了一些人沽名钓誉、招摇过市的手段,以此来标识自己在当代的“前卫”状态。十多年前,南京大学丁帆教授曾有言:“我们不指望能出现思想的巨子与史诗般的著作,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难以涌现巨著的。”现实已被言中,文化前景堪忧。就像一位出道较早,拥有相当少年粉丝的青年作家,小小年纪便著作等身,还当上了某公司的CEO,迫不及待地跳入商业的大潮,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早慧的方仲永,不知哪一天会有“泯然众人矣”的悲哀。
第三,文坛浮夸风折射出作家作者心理的浮躁。如今,快餐文学大行其道,风花雪月充斥银屏,戏说传奇当仁不让,吹捧媚俗广为流行,可偏偏我们的文坛自我感觉非常优秀,真以为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步。刚刚获得国内某奖项的刘震云,其作品《一个顶一万个》被吹捧为中国人的千年孤独。乖乖,比获得诺贝尔奖的《百年孤独》整整多孤独九百年!真不害臊!吹得连作者自己都红了腮帮子,连呼过了。再看看我们的80后、90后的新锐作家们吧,他们的脱颖而出让先辈们惊叹后生可畏,可他们生活体验几成空白,情感阅历却异常丰富,作品高产,在小资情调中“为赋新词强说愁”,在这一情调中,我们曾经熟悉并景仰的“扎根生活”的创作精神在喧嚣的嬉闹声中演变成了“明日黄花”,它的境遇就像一面魔镜,映照出了一个物质时代的光临将当代文学的锋芒渐次消蚀的境遇。
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化创新的沃土。如果当代戏剧都能像河南小皇后豫剧团那样脱颖而出,一枝独秀地统领戏剧舞台,那么文艺界多少能减轻一些曾有过的悲观与失望,当代戏剧舞台也能掷地有声地恢复艺术应有的地位与尊严;如果当代文学剧本都能借鉴北京“窝头会馆”对草根一族入木三分的精准刻画,那么我们的文学作品将独树一帜,一领风骚,因为它映射出了广大人民的生存智慧,而这一智慧正是根治文坛浮夸风的核心良药。
如果引领时尚的作家们都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宁静致远,抛弃浮躁的心理,转向关注草根们看似卑微的生命,由此关注他们千百年来一直上演着的喜怒哀乐,那么我们的文坛必能祛除浮夸之风,再次迎来熠熠生辉的“大师时代”!
但愿我们的文坛从此惠风和畅,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