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八零后里出了韩寒和郭敬明,人们特喜欢热炒什么什么后。现在网上叫得起劲的,就是九零后了,除了别人叫,以九零后自居的叫得更凶。许多名义繁多的评奖组织,动不动就搞什么“九零后十大小作家”评选,“九零后闯入前十的小写手”排名,等等。可是又吵又叫,又选又排,至今没有推出一块响亮的牌子来。倒是陆陆续续发现,零零后里起来一拨“小小的我”,思路敏捷,文采飞扬,占据了网上一部分人气。我前几日向大家隆重推荐的刘卿竹,就是2010年出生的。我还发现了一位零零后的博客很出色,只是对我的冲击还没那么强烈,火候似乎稍稍欠点,现在还不是推介的时候。
说起来,其实我也是九零后,本该铆着劲为九零后歌唱。可我有点“吃里扒外”,跳跃性地审视文学,正应了我在一篇博文里写的一句话,我不看这后那后,“年龄比我大的,能够超越我,我服;年龄比我小的,能够超越我,我更服。”就是说,以什么后划分群落,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真正意义上的推介,应该看重作品。你看看韩寒和郭敬明的成长经历,再看看以前成名作家的经历,哪个不是具备了实力,实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在某一个适合他爆发的时刻,来个能量大爆炸,强大的冲击力,向四面八方辅射,人们感受到他的冲击力,不由得不关注他。
鉴于此,大家想想,空腹的叫嚣有什么裨益吗?自己本来正在经历成长,需要填充的知识太多太多,平时表现得很饿,却为了一纸虚名,憋着全身气力大叫,叫得声嘶力竭,甚至跑调,有太大的作用吗?回顾一下,不知道是哪位出了名的,曾嬉戏般地说过一句话:“成名要趁早。”于是搅动了大家的神经,有天赋没天赋的,都挤上写作这条道,渴望占据一席之地。你以为这是“圈地”啊,谁来得早谁就能坐成老大啊?谁有钱谁就能撼动人们的蛰伏之心呀?不是那么回事。古有“鹅、鹅、鹅”的作者骆宾王,六七岁就作出一首千古名诗,谁看了都叹服他的真才气;也有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的仲永,父亲视儿为摇钱树,不注重后天的博学和培养,最后沦落成普通人的故事。两个故事结局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边唱边学,才贯终身;后者只唱不学,半途而废。所以呀,教我笼统地为九零后歌唱,我唱不起来。写作这玩意,不是靠吹,得靠实力,实力不如人,吹破了天也没有用。
实力有两个渠道:一个,天赋;一个,勤奋(勤奋包括勤学和勤练)。二者结合,则实力大增;二者脱节,则实力递减。要走文学创作这条路子,不是不可以,我觉得,首先心要静下来,不能浮躁,浮躁了就坏事。把名看得太重,本事就弱了;本事一弱,你也就没什么名了。二呢,要博览群书,最大化地猎获知识。不学习别人的,只埋头写呀写,终有一天会写不出来的。这就像蚕,不吃桑叶,光吐丝,想当神蚕,只能途中夭折,难以成仙。三嘛,基本功要练扎实,我手写我心,要能表达得准确明白。脑子里想的再好,写出来就变了样了,这不是缺乏功夫是什么?最后,还要做好长期吃苦的准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的体会是,比别人多两到三倍的吃苦,或者更多。写作这东西,不可能像做梦一样,一觉睡起来,就落在枕头旁了。这是自欺欺人。快乐作文,是最后享受成果时的喜悦感受,并不是玩着玩着就玩出好文章了。也许有这样的奇人,但我不是,也没见过。
所以呀,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不出作品,一律不候;这十佳、那十佳,作品难以打动人心,都是不佳。断代性质的划分文学族类,大致划一下就可以啦,不要过分倚重。九零后出不了韩寒、郭敬明,你筷子里头挑旗杆,生硬地推出几个腰直不起来的,恐怕也难以服众。还是让大家实实在在地做自己的文章为好。文章好,人们自然会顺着文章去查你是什么后;文章孬,你冠以九零后,人们也未必让着你小,就对你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