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金钱,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是金钱,于是演变成这么一个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社会。我们必须承认,金钱是必须的,它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能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但金钱,也是万恶之源。
一个人的贫富仅仅是能力和勤惰的体现,它不应该成为划分阶级的标准。经济学家茅于轼说:“现在社会上为穷人说话的人多,为富人说话的人少;为富人办事的人多,为穷人办事的人少。”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实施,有些大道理我们张口就来,可真正地还是介怀于金钱的问题。
让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往往是自己的欲望。高墙铁院内孤独守望的人们,有多少个是为追求金钱不择手段,最后锒铛入狱,付诸的是宝贵的自由和灵魂。而一些为了追逐财富而透支生命的人,更是不值得。既然活着,就要好好地活着,有意义地活着。记得祖上传下的一句俗话:“钱财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俗话说的浅显明白,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它的含义。而一些积极的精神财富,则会无限地传播开来,甚至流芳百世。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在有生之年里追求一些有价值的呢?
现在让我们来看两项前段时间的调查:《孩子未来发展与高考应考态度大调查》现实,31%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高级白领,25%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当上公务员,而专家学者,艺术人员等职业选择则不被家长们看好,只有不到10%。关于未来的职业,我自己也曾有过探讨,所以我能明白,普天下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有稳当的工作,过上充裕的生活。而孩子们梦想中的职业,,却总是被家长们嗤之以鼻,以不现实、没前途等种种理由予以否定。这不也是精神上的一种落后,一种缺失吗?好了,我们再看另一项调查,这一项万人读书调查显示,54%的上海市民平均一周读书少于10小时;31%的市民表示,一年的读书量在5本以下。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们还没有达到十分重视读书的状态。
在众多文人学者的高声呼喊下,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拾起书本了。可我们精神财富缺失的状况就得以改善了吗?洪晃说:“看看现在的畅销书排行榜,排在前面的都是‘Howto’类的书籍,现代人看书的目的性太强了。读书不能有目的,学习才是有目的的。学习是为了提高技巧,而读书是为了提高素质。”而叶兆言也说:“今天的学人,没有前辈们活得那么纯粹。知识是一种积累,而在今天,知识常常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稍稍学了一点儿皮毛,就迫不及待地拿去换钱。”他们说出了现今读书的怪现象。读书变得越来越浅薄,人们只是为了谋生才捧起书本。知识不是为了积累,不是为了被流传,而是用来显摆,进而演变成一种赚钱的手段。读书的真正意义被改变,知识的价值在不断降低,这样,一切都变味了。如学者周国平所说:“真正有读书风气的时代,读书是个人的事情。”我们要为自己而读,为追求知识而读,为充实精神而读。
香港美体人梁文道曾说过:“我梦想有一天,随便和一个杂货店老板攀谈,发现他喜欢研究汪精卫;或者一位中学生说,他在研究香港的蝴蝶。人们把追求知识当作嗜好,没有特别理由,只为‘好玩’、‘过瘾’。”这也是我的梦想,我希望,它变成所有人共同的梦想。不!我更希望它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