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感恩之心》有感
期末考试的阅读题中,有一篇文章,叫《感恩之心》,这篇文章讲述了在感恩节时,一个贫穷的小男孩家里没有食物,没有钱,他的爸爸妈妈因为这些而吵起来。一位叔叔送来了可口的食物和节日用品,而不求回报。小男孩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叔叔心存感激。长大后,他用微薄的收入帮助了一户贫困人家,希望他们能用同样的方式帮助别人。
感恩——人生的一堂必修课。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人生路上永远需要一颗感恩的心。
这使我想起:湖北襄樊的几名贫困大学生由于对捐助不知道感恩而被捐助者取消了捐助。消息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论。
取消对不知道感恩的贫困大学生的捐助,我以为无可指责。对于别人的帮助,或予以回报,或予以感谢,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对乐于助人的这种善举的肯定和弘扬。对于别人的帮助连感谢都不愿表达的人,其实就是一种道德的缺失,这种令人心寒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否则,有谁愿意去帮助人呢?
有人将感恩理解为低人一等、是对施助者不平等的屈从,这是不对的。其实,施助也好,感恩也好,都是对助人为乐这种高尚道德的肯定和弘扬,这两种行为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本身就体现了良好的道德风范。感恩,或者说感谢,不应该是施助者的企盼,但一定是受助者应该做的事情。
小草感恩春天,因为春天唤醒她沉睡的心灵;绿树感恩太阳,因为太阳赋予她生命的活力;鸟儿感恩蓝天,因为蓝天给予她飞翔的空间。常怀感恩之心,心灵的原野便莺飞草长,风光旖旎,我们的世界便真情涌动,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