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方塘那池荷
——游清华大学
约莫是在一二年级时,读过《荷塘月色》。父亲拿出那本厚重的,印着密密麻麻的铅字的《中国散文精选》,带我赏析《荷塘月色》。他似乎自有说教天赋,即便不是研究文学的,却也讲得头头是道,足以令一个字尚且辨不全的孩子折服。然而记忆终究只是模糊地残留在脑海里,我只隐约记得风吹过荷叶,从这边传到那边,还有什么通感的应用云云。
当我在今天走进清华时,辅导员便一直在说:“《荷塘月色》写的便是这里的景色。”我的心中有着如孩子一般的骄傲,就如在碌碌的行人中遇到熟人一样的欣喜。我咧开嘴笑着:“我知道的,是朱自清在夜里看的荷花景色。”于是,我无心于左右两旁时尚的建筑,无心于那些开着的嫩黄色的野花,只是寻找着那个在我梦里构想过的荷花池。终于在那片深绿色包裹着的地方,我惊叫着发现了它。它是一个那样羞涩的孩子,躲在层叠的树木之中,露出些闪光的水波,惹得人们的目光皆被吸引了去。
大片大片翠绿的荷叶长在水面上,有的浮在水上头,薄薄地落了一层莹润的水。有的伸出茎,微微地挺直着,把那圆盘似的叶面对着天,就如仰天的向日葵,显得生机勃勃。它们重重叠叠地罗在一起,密密地显出些摇动的影子。那些粉红色的荷花正大把大把地开放着,落在那些轻巧的荷叶上,愈发显得娇嫩喜人。花瓣上落着零落的晶莹的水珠,真真仿若一个刚刚出浴的美人,带着水的灵动。它们的粉红色在微风中轻柔地抖动着,在眼前汇成灿烂的色彩。水面虽是微微地浑浊着,却丝毫不影响观赏景物的雅致。荷花是种淡抹的花,它并不浓艳,那花瓣上却自有水波流动的温柔。从水里生长出的它,自然地连带着水以柔克刚的力量,也给人以安然祥和的美。
辅导员戏言:“这荷花池我看也并没有那么美,只能说是朱自清先生能写。”我微微地笑笑,心里却明白:对于同样的风景,怀冀着不同的心情,或者是带着不同的眸子来看,总会看到不同的美丽。若是依我看,尽管那景象有些凄凉而破败,它的美却依旧存在并将因时光而不朽。彼时的那方塘,那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