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相同的故事

智库作文
2018-02-16
0

那些年那些相同的故事

我记得小时候,写起秋天总是千篇一律地写那醉得低了头的高粱,写那丰收的金黄,写那满地的落红,写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但写着写着,总会感觉那些文字虽然饱满地挤在了每个格子里,却显得单薄无力,大概是没有生命的文章吧——我哪里见过什么醉人的丰收景色呢,恐怕迎面横卧着一个高粱秆子,我也不大能认得。然而那时候,却也在反复地写着些红了苹果,紫了葡萄的故事,感觉写四季的角度都成了模式,再能变的也只不过是更加华丽的词藻了。

这大概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吧。我这么说属实是夸张了点,然而对于我这样在学业里浸泡得发了霉的学生来说,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在不断号召创新的中国,有些事情与知识仍是拘泥于死教条里,或者是陷入一些潜在的规则里。这么多年,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仍旧爱在做好事之后看着胸前红领巾飘扬得更加飘逸。其实,从事实的角度出发,在校内系着红领巾恐怕都是大家并不习惯的事,一旦出了校门,也便迅速地扯开红领巾,好像要最快地逃脱束缚。再者而言,在这许多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学生仍会为颈上的鲜红色感到骄傲呢?在我小的那些年,总爱写些个什么难忘的事感人的事。我们那时候总写的就是忘了东西有人会在等待,摔了跟头有人扶起,丢了钱包又总会有人拾金不昧。满脑子都是这些可以贴在好人好事报上的故事,却并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学习语文的时候,又常常要摇头晃脑地去背密密饶舌的书下注释。其实照我看来,这些被中考乃至高考视为信条的解释,也只不过是前人在吟咏之中得出的贴切的感触罢了。对这古文古诗的理解,往往需要的是纵观当时作者所处的整个社会,以自己文学的修养去了解这字字句句的内容。而我们这些学生却在不断强硬地把他人的想法塞到脑子里,有些考试甚至迂腐到差了一个字,便会惹上一个大大的红叉子。这又是何必呢,说不定我们的体验和感想是更切合诗人的心思的。只是这多年之后,被反复背诵的只能是他人的解读。

21世纪的中国人缺乏创新,大概也是从这一代代按一个模子浇灌出来的祖国花朵便开始的吧。也许是不经意的趋势,我们走向的仍旧是那千篇一律的老路,所有小孩子的好奇心和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都在这严肃的课堂里被磨灭,我们变得乖巧,却也再不能直抒胸臆。小学到现在,我也只是为了老师留的一项买作文书的作业才买了一本作文选。我感觉,这样的作文选只能帮助孩子走上应试教育的路,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文字,在相似的开头与结尾里,写着雷同的故事。文字也失去了它存在之初,紧紧记述真实生活的意义。难道我们中国学生的生活真的已经浓缩得如此相似而如此单调了么?太多看不见的沟壑横亘在这一片光明的路上,许多事情是顶着一样的牌子,做着另一样的事,颇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

我只想问一句,仅凭背诵和模仿而成长起来的我们又怎么能在既有的思想里开辟出新的道路?恐怕我们与创新二字只能愈走愈远。

相似作文

夏日荷塘
2023-11-05 10:44:44
怪妞与笨笨鱼的故事
2019-10-21 23:24:36
小故事
2019-10-21 23:24:32
小故事二
2019-10-21 23:24:32
只是想想……
2019-10-21 23:24:05
我的家乡
2019-10-21 23: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