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喜欢谦虚,并视之为一种美德。这我并不反对,实际上是一种过于的谦虚,低调对一个人来说确实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是很多时候,中国人的谦虚里带着太多的虚伪和装饰。
中国人说话喜欢往“低”里说,明明自己某方面比较厉害,但被人问起时一定会说“哎,一般,不行,凑合”或者说“呵呵,小意思啦,没什么大不了”。还喜欢往“深”里说,在某个晚会上展示了才华或在赛场了表现了运动天赋,面对别人的赞扬,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深不可测”的架势,经常会说“嗨,今天嗓子不好,唱的一般”或者“今天状态不好,要不然……”之类的话,让人觉得此人真的深不可测,这么突出的表现还是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取得的,要是状态好的话,那岂不更加厉害?实际上的表现是一种遮掩。
奇怪吗?一点都不。事实上每个中国人都已经习惯于这种说话或者处世方式,对这类回答的真实意思也往往心知肚明。而相反如果某人不这么说话,就那么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反而会让人觉得不习惯甚至反感,厌恶。如果你某方面很厉害,千万不要自己说自己厉害而一定要轻描淡写地说“还行吧”“还可以吧”之类的话;如果别人夸奖你某方面做得好实际上你真的做得很好,但也千万不要“同意”对方的夸奖,一定要装作不太满意或者不太看重的姿态,虽然你心底可能在沾沾自喜。这样做你才能得到别人真正的尊敬。而如果你充满自信地说“我做……真的很棒”“让我来,做……是我的强项”,这时候,你就危险了,因为你把自己置于了一个习惯思维的逻辑轨道上——除非你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超越了“很棒”的水准,别人才会在心中真正认同并开始尊敬你,如果你仅仅达到了自己所说的“很棒的”水准,那是不会得到多少肯定和赞美的,因为众人的思维方式是:你做得肯定应该比你说的强。而很不幸你发挥失常做的一般,那随之而来的失望,嘲笑,奚落将会比正常情况下来得更猛烈一些。而同样别人在夸奖你的时候如果你得意洋洋地说“我真的很厉害”“我就是很棒”,那对方肯定会在满脸堆笑的同时在心里开始鄙视你,认为你这个人很骄傲,很没有深度,尽管你这样夸自己一点都不过分.
谦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品质修养,更多的时候变成了一种行为方式和习惯。而当谦虚越来越外在化,形式化,越来越不能真实反应一个人真正的品质修养时,谦虚就变得累赘,虚伪,面目可憎。真正的谦虚应该是一种永不自满,虚心上进,宽厚容人,低调求实的做人态度,而不是几句无聊无用的套话,几段虚伪造作的装饰。那些表面上谦虚无比的人真的就谦虚吗?未必,骨子里也许他们是十足的自负,目空一切。在嘴里大讲着“才疏学浅不足为道”的时候心里却在暗自轻视着其他人:“我就是这么强,你们就是做不来”!
中国文化里面有些东西我很不以为然,其中就包括这些透着酸腐气味的称谓。作品要叫作“拙作”,见解要称为“浅见”……要说文人们如此“自轻自辱”应该是谦虚典范吧,可是未必,文人们争吵起来更加亢奋,挖苦讽刺无不用其极,都想证明彼此的“拙见”是真的拙见。文人相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嘴里说“鄙人愚钝”,实际上心里认为对方才是真的愚钝。现代人不这么说了,但是传统却扎扎实实继承了下来,方式不一样但本质一样,可谓活学活用。
曾经看过一本外国名著写的关于中国人特点的书,觉得很有意思。从一个西方人眼里看中国人说话行为就显得非常不解和好奇,明明要表达某个意思却偏偏绕个十万八千里最后才轻描淡写的一提,明明自己是这么想的却偏偏要说一些相反的话,而对于一个中国听众来说却非常容易理解,对外国人来说这种交流方式却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或者说偏执。谈到这里,我要说的已经不仅仅是谦虚的话题了。中国人有太多复杂的处世方式和交流习惯,这些方式很微妙,很有意思。这对于没有在中国长时间生活经历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包括谦虚,这被中国人和很多外国人认为是中国人传统美德的品质,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谦虚的人,这只是一种人类高尚的品质之一,谁都可以拥有。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谦虚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行为方式而非什么传统美德。
而我要问一句:这种所谓的谦虚有拥护的必要吗?我这个人性格比较直来直去,于是问题就来了。我可以就说自己可以,我很棒就说自己很棒,不会抬高也不会降低。更加不会绕着弯的说话,转着圈的表达。于是很多没来由的误会就会没来由的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就会不必要的惹上,这让我很不爽。与其说我讨厌这种虚伪的谦虚,不如说我讨厌中国人这种繁文缛节式的交流方式,我们为什么不能简单直接,直抒胸臆呢?为什么非得加上那个这些多余的累赘呢?自找麻烦嘛!
所以,我不会改变我自己的方式,我照例会毫不掩饰的称赞自己和称赞别人,当别人絮絮叨叨半天准备酝酿话题时我会毫不客气的打断问你要说什么简单点。也许这样依然会让人感觉不习惯甚至讨厌,但了解我的人终究会习惯甚至认同,不了解的就让他慢慢了解吧。
生活为什么会累?就是因为多了这么些不必要的累赘,卸掉累赘,一身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