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恩施晚报
♣致彭晓全编辑
彭主编:
你好!谢谢你的信任,发了几篇拙文。
一事求教。我在96年写了一部中篇纪实文学作品《尴尬人生》,是我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请一位州内作家看了,他说不太像小说,我就不敢拿出来了。后来,就到南方去了。
这东西一放就是十多年,最近无事翻出来看一看,好像也还有点意思。就录了出来,做了些修改,更名为《边缘界》(我一生实际是个“边缘人”,遵命干过教育、文艺、群团、宣传、政研、政协,一样都没干好,穷困潦倒,现代“孔乙己”,最后只好打工去了。)
现在有些带点纪实性的东西人们喜欢看,相反,有些胡编乱造的“小说”人们倒不愿看了,我也是这样。我想了好几年,说不像小说,我就不叫小说罢了。叫什么好呢,叫“报告文学”,太实在了,人们会对号入座;叫“纪实文学”(好像曾有过这种名称),自己觉得也有局限。我几年前就想“创造”一种新名字,就叫它“非小说(感谢那位说“不像小说”的作家启发了我),但古今中外文学史从没有这名儿,站得住么?
我不知道党报副刊能不能用这样的东西。我想.3.26.8:20
晓全主编:
感谢你的款待。
把我的陈稿发来不会让你为难吧?千万不要为难,该怎么办,一切由你酌定。你发《笔会》是对我的极大鼓励。我不知有没有反馈意见?特别是批评的?
因为我大概知道党报副刊是很难把握的。可能我的稿子有些章节就不便在副刊上用的,这我大体能猜到一些,我也就没拿出。寄来的一切由你定夺。
《尴尬人生》,一直丢在那儿。情况前文已说到。大约已成文十万字,另有几十本日记和片断散章。我想用“一线串珠”的结构方式,写一个小城普通知识分子40年处于教育、宣传、文艺、政界及深圳打工各“界”“边缘人”状态的生活经历,反映变革时期的小知识分子的人生命运。大概分4章:“峥嵘岁月”、“憿情年代”、“尴尬时期”、打工十载。每章25篇,每篇3000字,共约30万字。已成文的是已发的“尴尬时期”。
因为想故事相对完整一点,每一篇都有2、3千字,我不知副刊还要不要。如不再需要,就删除吧。
祝好!邓德森2007.3.29
附-30
♣致恩施晚报
南行十年,漂泊异乡,
酸甜苦辣,冷暖备尝。
叶落归根,反思漫想,
感慨良多,敷衍成章。
《教坛志异》,旧题新著,
如今又写,亦多锋芒。
不忘贵报,多年培养,
指点赐教,拙稿奉上。
情缘不断,一如既往,
窃意续作,来日方长。
谨致编安!邓德森
岳琴主编女士:
您好!谢谢您的信任。像这类小东西写起来多得很。想了一下,譬如:“飘在网上”、“读书为什么”、“麻将的世界”、“童言无忌”、“人人都是著作家”、“环卫所长的威风”、“令人生厌的‘然后’”、“药又降价了”、“放生还是放死”、“老百姓的话语权”……随便想想都写不完。以前开过署名专栏,这10年不在恩施,联系少了,写得少了。
幸好写得少了。因我“量”小,有两件事还有些“耿耿于怀”。第一件是2000年,不知怎么让晚报登了一篇《我和我的印尼学生》,连载十几期,一万多字吧,后来哪位编辑老爷给我施舍了20大元,我当然没有去取——我觉得那好性,这类题型较多。
得您信任写专栏,不胜谢意。正如您说,拙稿接近“随笔体”,有点信笔写来,观点常常藏在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海聊”之中。这类文体不大好写,除了语言功力,还要有思想政策水平,个性风格等等,窃意力争写得惹眼一些,想来点幽默、诙谐、调侃;但功力欠佳,不一定做得到。这种文体的题目大多是词组,有点像散文题目,不太适合新闻性式的长句和长反问句。我想,风格多一点,题目形式多一点,“百姓茶坊”会更逗人看的。
不知当否,请指正。
致编祺!邓德森2007.3.15
♣录以备考
几则手机信息
致岳主编
1、岳主编:您好!此稿李廷志先生看后,我又改了几遍。如用就用此稿,请您“大张达伐”。邓德森3.14.
2、岳主编:您好!有一篇“读报有感”,我发在您的信箱,可否一阅。打扰!邓德森3.15.晚
3、岳主编:您好!拙文如改题,可否借我一阅。冒昧了,见谅。邓打算写三五篇。现发来第一篇,请指正。另拟写“导游这行当”、“门票的蹊跷”、“神灵保佑”、“摄像师的故事”等。多用夹叙夹议手法,不知当否?
祝好。邓德森2007.5.23
岳主任:
你好!现发来今年的最后两篇。如果12月31日(周一)还出报,就请按这个顺序发;如果31日不出“茶坊”,就请发《盘点》,《“英雄崇拜”》就暂放在那儿吧。请酌处。
邓德森2007.12.22
♣留言余秋雨先生是我特别崇拜的文化学者,他的文章和演讲总能给人许多教益和启发。最近重看2006年11月6“秋雨时分”,又想起以前看到此处时,把1040158石(dan)念成了(shi),总不舒服。不知先生家乡的方言是否这样读?提出来供先生参考。
♣致蔡元亨
老兄:你的绝妙的语言风格不才是望尘莫及的。改了若干遍,我仍羞愧,只好再请教,请你斧正——我真怕辱没你的盛名也。2009.4.6
岳主任:昨晚发了蔡老师署名稿后,又改了若干遍,现再发来,请你指正酌定。邓德观察》、《美术大观》、《中国美术教育》、《艺术百家》等国家艺术类核心刊物。邓丽被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担任了恩施州美术家协会西画艺委会主任。
在大学从事专业美术教学之余,邓丽苦苦跋涉于水彩画创作之中。她善于寻找一个又一个精确的切入点,巧妙地运用水彩绘画语言,注入浪漫情怀,赋予作品感人的魅力,孕育出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系列画题:水彩画“履历系列”体现了文化的深沉和神秘,“花卉系列”散发出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安闲及温馨,“彩云之乡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悠远与迷濛,“时尚边缘系列”更是在水彩画新材料的探索上大胆而富有创意……邓丽的水彩画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种新颖的结构与色彩效果。在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她能够充分地运用水和彩的特性,体现出个性化的水彩特点。比如说用色,她发挥对色彩敏锐的独特的感悟力,使作品具有极为丰富的色彩关系;这不光是材料的问题,其实跟她的艺术追求有更为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她对丰富多彩生活的体会的必然结果。她能有意识地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特长,融入自己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