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故事
ì小序
多年的作文教学有不少感受,也曾发表过一些所谓“论文”样的东西。我正在想能不能换一种样式来表述,恰好学校号召写一写“教学的故事”,于是就断断续续地产生了以下一些文字。大凡“教学故事”者,讲述思想教育学习情景的居多;假“故事”之名谈的却是学科内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体会等等,这种样式确是罕见。积多年之经验本想形象地反映一下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写下来的文字就显得长了一些;意欲砍去若干却又“敝帚自珍”。姑且如实叙来,聊博一哂罢。
ì搭个台阶
睡到半夜又醒来了。明天所教的两个班各有两节作文课,还有一些问题准备不够充分。我现在教的是一所普通高中的所谓“普通班”。想到刚批改的“议论文”大多是“四不像”文章,有的观点模糊,语无伦次;有的论据不能说明论点;有的陈词滥调,大凡一举例就是“爱因斯坦达尔文”。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学生基础本来就差,一进初走班制、电脑使用、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等等,内容丰富多彩。看得兴起,给大家“奇文共欣赏”,老师们也评头品足。
曾有人怀疑,这样教是不是有点“八股调”?这样议论是不是太“浅”了?我认为,“因材施教”是我一贯的教学方法。面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他搭个台阶,让他一步一步向高一级迈进。我多次进行过这样的“搭台阶”“给模式”的试验,几年前曾在一篇《议论文写作“三级跳”》的文章中总结过这么几句话:不“死”不“活”,先“死”后“活”,“死”中求“活”,“死”去“活”来。算是“经验之谈”。
后来再教“做点辨证分析”,我就精心策划“指导、写作、讲评”三大板块,六个步骤:1、自读理解知识短文;2、教师有针对性地选自己写的几篇做了点辨证分析的文章:《令人生厌的“然后”》、《X年说X》、《“看”书》、《侨胞惊诧论》(《杂文选刊》《深圳商报》),作为“下水作文”进行解剖;3、讨论选题,列提纲;4、打草稿,四人小组互相修改,再用正楷字工工整整誊写在作文本上;5、教师批阅,讲评;6、优秀作文在全班朗读、传阅、张贴、投影看法》
“……‘走班制’是学校追求升学率,培养优生,舍弃差生的变相做法……越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越需要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来教导。可‘走班制’恰恰是好班配好老师,差班就……教学是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产生互动才能提高的,‘走班制’老师上完课就走,还怎么沟通?怎么互动?怎么提高?”——叶华兰:《谈谈我对‘走班制’的看法》
“……各类大球小球都举行了,惟独我最爱的足球一次也没举行过。……保养?保养个屁啊,办了一个足球场一年几乎都在保养!……说什么班级太多,这也是借口而已……说容易发生冲突,篮球碰撞还少吗?……何不借鉴XX高中办一个‘体育节’呢!”——何苑英:《我对体育竞赛的看法》
我认为,初学写议论文,不知从何下手,谈对身边事物的看法,是很好的入门方法。既然是“自由谈”,片面性就在所难免。但是,这些观点是平时“个别谈话”很难听到的。学生能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大胆地发表看法,总比“捂”在心里好。这正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的好时机。如果谁说了真话就一棍子打去,那是要不得的。
但是,是我一个个写评语作,大多数是“龙飞凤舞”。这样下去怎么得了!难道我们的学生都写不好字吗?
我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
有一次参加区里统考阅卷,我翻开一本作文卷,一篇篇漂亮的字儿立刻把我吸引住了:有的俊秀纤细,有的遒劲有力,有的一笔不苟,有的潇洒飘逸,看起来令人爽心悦目。给老师们看,都称赞不已。当然,这本作文也写得很好。我一边欣赏字儿,一边批阅作文,一个一个高分就自然而然从笔下冒出来。一本30份作文卷很快就判完。
我又翻开一本。每一篇都十分潦草,很多字写得横七竖八活像一堆乱枝桠,看一眼就令人倒胃口。时间很紧迫,我不可能一字一字“考证”了,那评分等级也就自然而然下去了。这里面有没有好文章因字迹潦草而影响了评分的呢?那就很难说了。
听到这里,同学们不停地点头。我接着说——
这还仅仅是平时考试。据说,有一位老师参加完高考阅卷,走出门第一句话就是:“字几乎可以影响到‘类’!”“回去让学生练字!”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字可以使你的作文评分上升或下降“一个类”,那就是10分啊!这还只是从“功利”角度讲,更重要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歌颂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学校原文转发了文件。
我们接到通知时,离截稿日已没几天了。像往常一样,我立即在所任的高一(2)、(8)班全体动员,“传达贯彻上级指示”不过夜嘛。结果两个班的学生大都写了文章交来。我连夜阅处,筛选出十几篇有新意的文章;看看作者,竟都是写作兴趣班的成员。我又将作者组织起来,开小灶加工。从深化主题到材料取舍,从层次结构到遣词造句,一个一个指导,一遍一遍修改。最后选出了三篇自认为特别突出的作文。有意思的是,三篇作文都出自所谓“慢班”高一(2)班。我给这三篇作文改的题目是:《家庭变奏曲》(卢仕娟)、《放飞理想》(马烈)、《我美丽的校园在南岭崛起》(李楚吟)。三篇文章都紧扣主题,贴近生活,构思精巧,题材典型,很有个性,我觉得获奖的可能性很大。连夜让学生打出,各印3份,做了封面,盖了公章,装订成册。此时已是周五下午5点。
第二天就是截稿的日子。我特意要了一个印着学校大名的公文大信封,封好送到教导处。因为第二天正逢周六休息日,教导处领导马上打电话找司”,在“工作”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有了提高,就是“成绩”,就是“收获”。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应有的精神和作风。就我们来说,重在过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至于“前因后果”,那不是我们考虑的事。
想到这里,也就没有烦恼了。
ì功亏一篑
接到电教组送来的参加“2004深港网络夏令营”的通知,要求我组织学生参加网上“故事接力”活动。我立刻着手在高一年级“写作兴趣班”挑选了10位同学,进行动员。现已是6月28日,马上就是期末统考。接龙写作虽说期限是7月3日到7月19日,尚有20天时间,但7月7日期末考完学生就要离校,7月12日后老师也要放假。我不担心写作,主要考虑的是“网上接力”的技术性问题。因此,必须在8号到12号五天内完成。
7日考完,我立即召集选拔的蔡丽冰、廖俊斯、马烈、郑海丰、卢仕娟、李楚吟、李国源、徐远辉、唐东昆、梁伟珍10位同学研究故事的构思。讨论的结果,决定选《邻居》这个题目。由蔡丽冰打头炮。
学生考试完回家了。临放假这几天事特别多,我一边改期终考!我忽然想起,我改完时曾拷贝了一份在软盘上,放在办公桌抽屉里。便请今天飞回深圳的老师取了给负责人卢仕娟,通过“伊妹儿”发到总部,兴许有一线希望?但这样发去“参赛”有效吗?
一晃到了10月,传来捷报:我校初中组的“接龙故事”《洋洋找亲戚》荣获一等奖。高中同学衷心祝贺初中小弟弟。但大家都有点遗憾:我们做的“电子书”没传上去,发的“伊妹儿”他们要了吗?功亏一篑,问题出在哪里呢?
哎!又是一次失败的记录……
附:“接力故事”:《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