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有着著名的“三坊七巷”,而我幼时所居的地方则是在繁华都市的一角,叫“营房里”。顾名思义,这个地方是我们福州的一位清朝大官林则徐大人所居的祠堂,曾是林则徐安营扎寨的地方。
几百年来,我们这儿一直都保持着古朴的生活。
在街市之中,有一个小路口,从正前方进去便是一座小铁桥,桥两边是短短的小河,河里虽没什么鱼,但依旧清澈见底。往右边的一条小道而行,在灰色的青石板上,看着周围的高墙小河,仿佛走进了与世隔绝的一片小天地。路边总有一些小商贩在卖一些琐碎的物品。再往小巷延伸的一条小径走去,路大约有两人宽,只能行脚踏车,汽车在这是开不进去的。环视四周,你会慢慢的发现我们这儿淳朴的民风以及一样古朴的建筑。
泛黄的春联还留在斑驳的墙上,一张红纸,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朱红的门框上是一扇扇雕花的门窗,往里瞧,或许还有一桌花甲老人在搓麻将呢!左边是一座小庙,一年四季都是香火鼎盛,一经过总是被染得一身浓浓的烟味。对面有时贴着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毛笔字,写着我们这儿捐款的名目,那字可是我舅舅的杰作呢!这儿常常坐着一大帮人,他们有的抱着各自的孩子,一边谈笑风生一边轻抚孩子的小脑袋;有的拿着扑克在一边玩,边玩嘴里还念念有词的嘟囔着,那还是只有半人高的小孩呢;还有的把买卖的家当放下,与一旁的人闲聊起来。
在径直往里走,是一个四面都通路的小院。拱形的门漆着古老的深绿,上面还不知道画了什么,隐隐若现。一边堆着木材,这可是咱们每年的保留节目呢。一到节日就搭起戏台,唱起地方戏。我家可就住在正中央,每天清晨我们都用不着闹钟,总会被楼下的吆喝声,谈笑声叫醒,但却一点也不感到厌烦,反倒觉得很亲切。拉开窗帘一看,楼下已车水马龙了,往来的人带着小孩在一排小贩面前询斤问两。有人在吆喝着卖菜,有人买菜,还有的人正准备上班,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那么的和谐。
我怀念我的故乡。
怀念那些质朴的人情;怀念那雕花的门窗;怀念那锈黄的铁锁;怀念那陈旧的戏台;怀念那冰凉的石椅。
但是,现在你们又到哪去了呢?这些是否都被推土机夷为了平地?是否上面长满了蓬乱的野草?是否又建起了高楼大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