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令人回肠荡气,它艺术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峥嵘岁月里充满理想和憿情的革命情怀,同时以人性化的表现手法侧重再现了主人公从一名流氓无产者成长为真正的革命者的艰难转变。该剧透过大的时代背景,直面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追求,生动感人的再现了一个革命家和革命集体的成长过程。使剧作成为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艺术性的完美结晶。通过大气磅礴的历史天空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处理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而不是一个两个)动态的、个性鲜明的、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浓墨重彩地为新时期的文学、尤其是影视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最为绚丽的一道风景,并将永远定格在文学史的凸出之处、烙印在曾经深刻感受过他的魅力的读者、观众的脑海中。
文学即是人学,文学就是研究人,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就是要给予笔下的人物以鲜明的个性。这,当然是老生常谈。但是作为一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的大部头的作品,塑造个性鲜明的一号人物并不难,难的是作品里的一系列人物都具有鲜明个性,性格特征各异,难的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塑造动态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的动态。但是又只有这样才符合生活的真实,符合生活的真实才具有艺术的真实,才具有艺术的美感,才具有艺术的震撼力。我孤陋寡闻,我想,作为展现革命英雄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她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应该是这样一部上乘之作。
过去,我们所看到的文学作品,包括名著,人物往往一出场就是较为成熟的指挥员,政治智慧和军事才干都达到了相当水平。在这方面,曲波的长篇小说《桥隆飙》对一号人物的处理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人物群像的塑造上就与《历史的天空》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历史的天空》里,主要角色姜大牙是以极为不太光彩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订了亲的小媳妇儿韩春云因为厌恶他不愿意嫁给他而宁肯上吊自杀。姜大牙逃脱日军追杀后,在八路军的营地里蹭了一碗面鱼儿,吃饱后又看不起游击队的破枪,老是算计要到国民党军队去“混个团长司令干干”。即便最后留在游击队里,动机既不是为了抗日,也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因为门口出现了一个一看就让他眼睛发直的年轻漂亮的女八路东方闻音。
当然,早期受剥削的阶级地位和传统进步文化的熏染奠定了姜大牙的人格基础,他从乡村民间演义里知道了岳飞和文天祥。参加革命之前他无疑是个草莽英雄,参加革命之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他还是一个草莽英雄。一方面,他在战斗中屡屡得手,一方面又经常暴露出个人英雄主义、本位主义、小农意识、刚愎自用等等毛病。在他的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中国农民军人的许多突出的优点和缺点。但难得的是,在他的身上,优点大于缺点,是个可堪造就之材。
后来他在战斗的历程中不断顽强地显露和张扬自己原始的个性,又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逐步打磨和修炼自己。当陈墨涵已经成了他的阶级兄弟,他还要让自己的军犬去欺负陈墨涵的“雪无痕”,陈墨涵痛彻心扉,他却说,哪怕“雪无痕”是蒋介石的把兄弟,它还是一条狗。但是这时的他已经能够从党性、纪律、阶级的角度较为有意识地、理智地处理事情了。于是,他厚葬了“雪无痕”。在他与陈墨涵双双倒霉,住进“五・七”干校后,他还放兔子去吃不愿种玉米的陈墨涵的蔬菜;进了城当了将军,他竟然在张普景坚决反对的情况下,在两家的间壁上挖了一个洞,其目的无非是便于往来,为了好玩儿;当张普景无可奈何地走进姜大牙的房间时,竟然又意外地看到了姜大牙将一张自己“形象高大”而他形象“猥琐”的照片放得特大,气得他咬牙切齿。用土家族的话说,姜大牙一辈子都是个厌恶头子、搞搞神。而这些描写,非常符合生活的真实,就像我们身边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对冤家却是谁也离不开谁了。当张普景申请调动时,姜大牙却坚决地将他要了回来;当造反派要“修理”姜大牙时,张普景挺身而出,牺牲自己。姜大牙对东方闻音爱的追求可谓霸气十足,他明确表示得不到东方非好汉。当东方以看不上他那颗大牙为由拒绝时,他当即用枪管别掉了那颗大牙,不但让东方甚至连观众都目瞪口呆。然而张普景给东方那把防身用的小手枪却始终没有派上用场,这说明姜大牙这个“流氓无产者”并非流氓,并非土匪,也证明性格和人格是两回事儿。而东方牺牲后他的痛不欲生,他的失去理智,他们真挚的爱,竟成为一种惹人落泪的爱情绝唱,这类细节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姜大牙的感情世界,
使这个人物的个性色彩得到了进一步增益和强化。在反动派(包括李文彬、万古碑)的折磨下、在反对派的磨砺下、在上级的匡扶下,他由武断而果断、由一个匹夫成长为英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
在剧中,杨庭辉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经验丰富的政治思想工作者。作者同样把塑造的血肉丰满,而不是脸谱化的角色。对于姜大牙的调教和使用,看似离奇,却不出格,显露了高超的艺术。倘若按照严格的标准,姜大牙委实杀不足惜。但杨庭辉不这样看,他认为非常时期用非常之人,我们共产党人石头都能炼成钢,未必就改造不了一个姜大牙?当然,杨庭辉作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对姜大牙的重用不是盲目的,他在委以姜大牙重任的同时,也给他派去了一名战术行家和一名锄奸干部,他并且默许张普景在姜大牙身边安排监视人员。
张普景固守信仰,忠于职责,疾恶如仇。他是先有革命信仰、先掌握了革命理论才参加革命的,因此他很蔑视乃至厌恶姜大牙这样的“投机分子”。他在同姜大牙的各种错误行径斗争中,吃尽了苦头,有一次还差点儿被姜大牙指挥手下的战士捆了起来。他只认政策不认人,一切按规矩办。麒麟山搞所谓的“纯洁运动”,万古碑和李文彬捏造罪名逮捕姜大牙甚至想就地处决,都被他给否决。姜大牙的人格新生与张普景不屈不挠地斗争密切相关。但是他也的确有灵活性不足的毛病,他不懂得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灵活地、变通处理一些事情;古板,缺乏生活情趣。他被姜必达戏称为张克思、张原则。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他被打倒的原因是因为保护姜必达。
像东方闻英、朱一刀、岳秀英、窦玉泉……无一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变化着的、个性鲜明的“人”。窦玉泉工于心计,善于保护自己,不轻易表态;即使像万古碑、李文彬,哪怕二人同属“人渣”,他们的性格特点却各不相同;李文彬垂涎官位,软骨头,背后捅刀子,时刻不忘打击报复,排除异己;万古碑善于抓住机遇,兴风作浪。
从作品里这样一个经典细节可见作者工力:张普景被造反派折磨得精神失常后,他还向窦玉泉提出了一个荒诞的要求,要召开干部大会,他要就部队的战备问题作一场报告。几个老战友绞尽脑汁,才给他演了一出空城计。报告居然十分精彩,几乎听不出是一个精神病人的话。顿时掌声哗哗掀起,长时间经久不息,潮水一般涌向礼堂的每个角落……就在这一片掌声中,张普景的身体微微后仰,嘴角边凝固着一丝轻微的苦笑……那根刚刚点燃、只吸了一口的香烟,夹在他僵硬的指间,缕缕青烟袅袅上升……通过这个细节,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恪守信仰、忠于职守的党务工作者形象。情节的戏剧性也是这部剧作叫座的重要原因。姜大牙、朱一刀本想到“国军”中升官发财,阴错阳差却当了八路军;陈默涵、韩春云向往着共产党却误入国民党;韩春云起初死活不嫁姜大牙,最后死心塌地要嫁姜大牙。
姜大牙虽然是误入革命阵营的,但几十年后,他成了成熟的、成功的革命者,而那些当初抱着革命理想、满腹革命理论、一看见姜大牙就想摸枪的“正宗的布尔什维克”,如李文彬和万古碑之流却叛变和变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