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督导组教学督导总结
学院教务处:
按照陇东学院关于教学督导工作的安排意见,从9月25日至12月6日先后对教育学院、历史系、政法经管系、美术系及政治理论教学部的课堂教学、试卷展评、系部二级督导、毕业论文各环节进行了认真、全面的督察,现将督导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
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检查,全面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对督到对象与教学有关的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彻底检查。
二、督导内容
(一)深入课堂听课,对新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的课堂教学运行、教学文件的执行和学生到课情况进行了督导。共听课12人次,他们是:韩艳惠、杨晓奇、张李刚、刘湘、张宏莉、郭娟、李伟鹏、李晓红、燕镇鸿、高红菊、崔治中。
本次课堂听课后,督导组普遍认为:
1、教师有过分依赖课件组织教学的倾向,从上课开始,几乎一字不漏地按照课件的原有顺序说下去,学生要么照着屏幕看下去,要么照着屏幕抄下去,要么神情木然地坐下去。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与沟通,课堂气氛着实有点沉闷。
2、合堂授课的班级学生到课率比较低,在所督导的11个授课点中,多则有将近或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未到,少则也有10%的旷课率,以毕业班的合堂班和公共课最为严重。
3、在双轨考勤册的规范填写方面,大多数教师上课时都能认真填写,但许多学生在上课时并未带考勤册。
4、合堂班的学生课堂秩序比较差,教师难以进行有效地管理,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愿听课,愿听课的学生又不能听。新校区的单班在大教室上课,回音很大,教学效果不理想。
5、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层次,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过程的完整性,条理的清晰性,问题过度的衔接性,而缺少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分析说理的彻底性,论证的严密性。
6、各院系的一些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成长进步较快,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如胡俊文、陈宏进、刘蕾等,他们已经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
(二)认真查阅试卷。根据学院试卷印制标准和评阅规范,发现各系(部)在试卷评阅中存在着的一些细节问题。主要有:
1、学生总成绩的构成不统一。各系学生成绩表的填写不尽相同,除过政法经管系、教育学院在表上有平时、期中、期末、总评四项成绩外,其他系均为一次期末成绩。建议学院在以上环节有个统一说明。
2、“课程教学要求”的内容、格式及装订规范不统一,需要统一规定。
3、有相当部分院系的试卷评阅没有按教务处的要求流水作业,在规定的地方签名,甚至个别试卷没有小题分数。
4、个别课程的学生成绩没有不及格的,原因是考试题型单一,只有三道题,偏易,甚至个别开卷考试的课程只有一道题。
5、试卷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最多,如没有准确计算学生平均成绩,只做大概估计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总结分析应付的;柱形图用钢笔手画的等等。
6、有些课程的卷面总成绩与小题总成绩不相符和,尤其是把不及格的成绩画为及格成绩,卷面涂改成绩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督导了各系的二级督导工作。首先是听,听取各办公室主任或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关于本系督导安排和落实情况的汇报;二是看,查看听课督导的安排计划和听课的原始记录。按此两条,各系都成立了本系的督导小组,有组织,有制度,有总结,相应开展了一定的教学督察,但多数系可查看的原始资料并不多。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各系的二级督导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教学管理当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三、对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1、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特点科学推进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使用范围。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完美的,绝不可认为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落后的,应淘汰的。
2、公共课上大课教学基本没有效果,一方面教师无法做到准确考勤,另一方面也不能驾驭课堂并有效地组织教学,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这些课程改上小课。
3、双轨考勤工作要常抓不懈,它是目前在教与学方面能够双向监督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建议在以后的督导安排中,将检查教师和学生对双轨考勤册的情况作为重点内容。
4、各系(部)的二级督导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说明教学管理的重心还没有完全下移。各系对二级督导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缺乏相关的政策保障和制度规范,建议学院尽快出台这方面的制度。
5、很多多媒体教室无法上课。以政法经管系为例,三个多媒体教室只有一个能看清楚,但却常常维修,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附教学督导工作量统计:
1、听学生试讲:朱世广4学时;杨颖4学时;阎崇冰4学时;吴奋超4学时。
2、听教师讲课:朱世广10学时;杨颖12学时;阎崇冰10学时;吴奋超12学时。
3、试卷展评:朱世广8学时;杨颖8学时;阎崇冰8学时;吴奋超8学时。
4、集体评课:朱世广2学时;杨颖2学时;阎崇冰2学时;吴奋超2学时。
5、二级督导检查:朱世广4学时;杨颖4学时;阎崇冰4学时;吴奋超4学时。
6、实习检查:杨颖3学时;阎崇冰3学时;吴奋超3学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