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问我在自然课上最有趣的是什么,那就要是物体的“热胀冷缩”了。
那是在一节自然课上。老师拿了一个小铁球儿,一个像小放大镜一样的铁圈,只不过没有镜片,还有一个酒精灯。老师先是用小铁球,向圈里一放,通过了;然后,老师又把铁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把小铁球向圈里一放,咦?怎么通不过去呀?我非常疑问。接着,放到冷水里冷却后,又向圈里一放,嗬!怎么又放下去了呀?接着,老师就对我们说:“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在酒精灯上加热时,这个小铁球就慢慢地胀了起来,所以,就不会通过了。然后,又放在水里冷却了,也就变小了,所以也就通过了。像这样的现象生活中有很多:用一个密闭的小瓶,上面插一个小吸管,然后在吸管里装一点水,你用手捂住瓶子,吸管里的水就会上升;还可以把一个乒乓球踩瘪,只要不破,用热水一烫就能灰复原样…….”
我们放学后,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找来了一个小瓶子,上面插了一个吸管,在吸管里装了一点点水,然后就用手捂住瓶子。我认真的看着吸管里水,它正在一点点的上升,到了最高处水就溢了出来,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了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接着,我又做了另一个实验。我找来一个乒乓球,小心的把它踩瘪――因为老师说过不能踩破。我又拿来一个杯子,在杯子里倒了半杯子开水,再把踩瘪乒乓球放进去,就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个乒乓球,看!乒乓球真的慢慢地鼓起来了。如果不是在自然课讲解